音乐的点缀.doc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音乐的点缀.doc

音乐的点缀 ——怎样创新作文教学设计案例 湖北省兴山一中:陈孝国 教学目的:怎样把音乐作品写进材料作文 教学重点:写作技巧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步骤】 一、【课前导引】 同学们,在高考作文中,要想得到高分,就必须创新,可是同学们会说:我们中学生,没有生活经历,社会经验,总是从书本中来,到书本中去,怎么创新啊?要说写作技巧,我们不是作家,更谈不上创新,创新了阅卷教师也未必认可。难啊! 的确,中学生作文的创新,的确是很困难的,尽管我们没有社会经验,没有生活阅历,一时也很难打破课本中所学名家的写作技巧的范畴,但是,也不是无路可寻,我们可以在选材上下功夫,写别人没有写过的材料,我们可以用音乐情感去熏陶阅卷者的爱才之情。用书法绘画去美化阅卷者的同情之心。用佛道思想去感染阅卷者的慈悲之意。所以,本节课老师就教同学们选材创新的一种方法,用音乐材料来作文。 问:怎样把音乐材料用到作文中去呢?这个问题比较复杂,我们要一步一步地走来,首先要善于把音乐作品改写成散文。 二【升格指导】 怎样把音乐作品改写成散文? 1、听音乐,品味音乐的感情,描绘了怎样的情感。把握音乐的基本风格是怎样的格调? 2、描绘音乐形象。 ①什么是形象? 正从美术展览馆里陈列的绘画中,我们可以看到画家运用线条、色彩等等,画出各种人或物的形象在剧院看舞蹈表演时,透过演员的面部表情,身体的动作及各种运动和造型,看到姿态万千的活动形象文学作品通过人物、情节的描写和叙述,可以在字里行间看到中外古今各种人物的喜怒哀乐的形象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基本意思是指太阳之光——太阳上的核反应燃烧发出的光。新义:健康、热情、开朗,如形容人很阳光,阳光工程、阳光早晨。 【学生例文】 《站在汶川地震烈士纪念馆的门口》 听说汶川地震烈士纪念馆落成了,无论如何我要去看看,我要去观看烈士们的遗容,去学习烈士们的精神。 我来到汶川地震烈士纪念馆的门口,听到一阵低沉回旋的哀乐从大厅里传出来,音乐似乎来自很远很远的地方,象从离恨天之上而来,又似乎是从九幽地府而来,这声音似一细线穿耳,哀婉低回,十分幽怨,却又听得清清楚楚,明明朗朗。我情不自禁地站立,向死难的中华儿女和英雄们致哀,音乐声中,我仿佛看到那一群失去父母的孩子在废墟地上爬行,我的眼前似乎出现一对衣衫被扯得稀烂的母子,在山间行走,儿子拉着母亲的手死死不放,似乎在说,娘,你不要走啊,爹撒手尘寰,你跟着爹去了,孩儿怎么办啊……幽幽怨怨,悲苦之极。不知何时,我的脸上挂满了泪水。 忽然,我听到一种激昂铿锵的声音在耳边回响,那是温总理的声音:同胞们,同志们,在灾害面前,最重要的,是镇静、信心、勇气,和强有力的指挥。我相信,在党中央和国务院的坚强领导下,广大军民团结一致,众志成城,我们一定能够战胜这场重大的地震灾害。 是的,我似乎看到,成千上万的中国军民在废墟上抢救着受灾儿女,蓦地,我感觉哀乐化作了《大悲咒》,可是听来,《大悲咒》并不悲伤,那是一种我从未听过的音乐。 琴弦拂动,笙箫奏起,流泻出天籁的境界。至清,至静,是出世而不避世的恬淡。至幽,至乐,是入世而不流俗的超脱。梵音淌出,是智者的呢喃,一声声,一句句,反复咏叹,似洞察人心,得窥真知后的淡然,因为顿悟,所以无畏。 还在青灯下密密缝合关心与牵挂吗?游子远行,包裹再大也盛载不了慈母的柔情;青山踏遍,望尽眼前壮丽的河山,不该忘却的,是背后深情凝望的祈盼目光。还在殿堂上慷慨陈词达济天下之志吗?大夫行谏,奏折再长囊括不了天下苍生的疾苦;壮士拔剑,也无法阻拦流年不利的天灾人祸。还在废墟下挣扎,践行生命的诺言吗?汶川罹难,援助再全面,也劝慰不了逝去的生灵。只有化悲痛为动力,去完成逝者还没有完成的遗愿。 众志成城,未来曙光乍现,永远铭记的,是珍爱生命的告诫。 帷幔飘荡若风,佛祖拈花而笑:为一己坐化而欣庆,为众生疾苦而悲悯。然而真善美,黎明与希望,从不曾远离。菩提树下,大爱无疆。我终于看到,大爱化作动力,中国人民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众志成城,战胜天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我终于明白,《大悲咒》为何听来不悲伤!因为它是生命和希望之曲! 在汶川地震纪念馆的门口,我看到了中国的未来和希望…… 【点评】这篇文章紧扣题旨,借助在纪念馆门前听到的音乐展开想象,记叙了中国人民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战胜天灾,取得胜利的事迹,表达了作者对祖国的无比热爱之情,善于运用音乐素材来叙写文章,表现主题,文笔优美,联想丰富,应得满分。 (本文发表于《中国当代教育·实践与研究·指导全书》2013年7月) 1

文档评论(0)

gshshxx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