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5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1-地球物理测井-绪论,地球物理测井,地球物理测井课程设计,地球物理测井复习,地球物理测井试题,大学物理实验绪论,高一物理绪论,高中物理绪论,地球物理学,地球物理学报
3)特殊岩性储集层 除碎屑岩和碳酸岩以外的岩石形成的储集层,如岩浆岩、变质岩泥岩等,人们习惯称它们为特殊岩性储集层,对于这些储集层,目前的测井解释效果比较差,尚有一些技术难关需要克服。 二. 储集层的基本参数 储集层的基本参数包括评价储集物性的孔隙度和渗透率,评价储集层含油性的含油气饱和度、含水饱和度与束缚水饱和度, 以及储集层的厚度等。用测井资料进行储集层评价及油气分析,就是要通过测井资料数据处理与综合解释来确定这些储集层参数,并对储集层的性质给以综合评价。 一)孔隙度 1.定义:储集层的孔隙度是指孔隙体积占岩石体积的百分数,它是说明储集层储集能力相对大小的基本参数。测井解释中常用的孔隙度概念有总孔隙度、有效孔隙度和缝洞孔隙度。 其中,总孔隙度是指全部孔隙体积占岩石体积的百分数,用Φt表示; 有效孔隙度是指具有储集能力的有效孔隙占岩石体积的百分数,用Φe表示; 缝洞孔隙度是指有效缝洞孔隙占岩石体积的百分数,用Φf表示,它是表征裂缝性储集层储集物性的重要参数,因为缝洞是岩石次生变化形成的,故常称为次生孔隙度或次生孔隙度指数。 这三种孔隙度的定量表达为: Φt =( Vt /V)×100% Φe =(Ve/V)×100% Φ2=(Vf/ V)×100% 式中 V与Vt一岩石体积与孔隙总体积; Ve与Vf一有效孔隙体积与缝洞孔隙体积。 此外 ,有时还用“残余孔隙度”概念,它表示岩石中的无效孔隙或“死孔隙”体积(即互不连通的孔隙及微毛细管的体积)占岩石体积的百分数。 一般来说,未固结的和中等胶结程度的砂岩,其Φe与Φt接近;但胶结程度高的砂岩,特别是碳酸盐岩,其中Φt通常比Φe大很多。同时,随着地层的埋藏深度增加,胶结和压实作用增强, 砂岩的孔隙度也降低。砂岩的总孔隙度一般在5%~30%;储油砂岩的有效孔隙度一般变化在 10%~25%。孔隙度低于5%的储油砂岩,除非其中有裂缝、孔穴之类,一般可认为无开采价值。 在碳酸盐岩储集层中,还要将有效孔隙中的粒间孔隙(又称基块孔隙)与缝洞孔隙加以区别。因为碳酸盐岩一般都比较致密,原始基块孔隙性和渗透性都比较差,只有裂缝和孔洞比较发育时才具有生产能力。因此,碳酸盐岩的缝洞孔隙度是其产能的重要标志。 现在广泛应用测井资料来计算地层的孔隙度及泥质含量。测井地层评价理论认为:泥质和其他岩石所含泥质的孔隙是微毛细管孔隙,不是有效孔隙;计算的纯岩石孔隙度为有效孔隙度。泥质砂岩中包含泥质孔隙在内的孔隙度是总孔隙度,泥质岩石中除去泥质孔隙外的孔隙度为有效孔隙度, 即Φe =Φt -VshΦsh, Vsh与Φsh分别为泥质含量和泥质孔隙度。 1.定义:在有压力差的条件下,岩层允许流体流过其孔隙孔道的性质称为渗透性。岩石的渗透性的大小是决定油气藏能否形成和油气层产能大小的重要因素。常用渗透率来定量表示岩石的渗透性。常用单位是10-3μm2 实践证明,当只有一种流体通过岩样时,所测得的渗透率与流体性质无关,只与岩石本身的结构有关;而当有多种流体 (如油和水)同时通过岩样时,不同的流体则有不同的渗透率。为了区分这些情况,常用绝对渗透率、有效渗透率和相对渗透率。 二)渗透率 1)绝对渗透率:是岩石孔隙中只有一种流体(油、气或水)时测量的渗透率,常用符号K表示。其大小只与岩石孔隙结构有关,而与流体性质无关。因为常用空气来测量,故又称空气渗透率。测井解释上通常所说的渗透率,就是指岩石的绝对渗诱率。根据岩石绝对渗透率大小,按经验可把储集层分为: 小于1到15×10-3μm2,属差到尚可; 15×10-3μm2~50×10-3μm2的,属中等; 50×10-3μm2~250×10-3μm2的属好; 250×10-3μm2~1000×10-3μm2的,属很好; 大于1000×10-3μm2的,属极好。 2)有效渗透率:当两种以上的流体同时通过岩石时,对其中某一流体测得的渗透率, 称为岩石对该流体的有效渗透率或相渗透率,岩石对油、气、水的有效渗透率分别用Ko、Kg、Kw表示。有效渗透率大小除与岩石孔隙结构有关外, 还与流体的性质和相对含量、各流体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及流体与岩石的相互作用有关。由试油资料求得的渗透率是有效渗透率。 多种流体同时通过岩石时,各单相的有效渗透率以及它们之和总是低于绝对渗透率的。这是因为多相共同流动时,流体不仅要克服自身的粘滞阻力,还要克服流体与岩石孔壁之间的附着力、毛细管力以及流体与流体之间的附加阻力等等, 因而使渗透能力相对降低。 实践证明,流体的有效渗透率与它在岩石中的相对含量有关,当流体的相对含量变化时,其相应的有效渗透率随之改变。为此,引入相对渗透率的概念。 3)相对渗透率:岩石的有效渗透率与绝对渗透率之比值称为相对渗透率,其值在0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