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6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普通话与口才训练-4,口才训练方法,跟我说普通话,普通话口语训练,普通话训练教程,普通话口语学习,普通话有声教程,普通话训练,普通话水平测试,普通话口才训练
普 通 话 与 口 才 训 练 4.2朗读的表现方法 2.感情重音 感情重音指的是为了表示某种特殊的感情和强调某种特殊意义而故意说得重一些的音,目的是引起听者注意自己所要强调的某个部分。语句在什么地方该用强调重音并没有固定的规律,而是受说话的环境、内容和感情支配的。同一句话,感情重音不同,表达的意思也往往不同,例如: 我去过上海。(回答“谁去过上海?”) 我去过上海。(回答“你去没去过上海?”) 我去过上海。(回答“北京、上海等地,你去过哪儿?”) 返回 上一页 4.3不同体裁作品的朗诵技巧 4.3.1诗歌的朗诵 1.格律诗朗诵 格律诗的格律是有严格要求的,不过,由于声、韵、调的历史变迁,朗诵时不必拘泥于诗的格律的严格要求,而应在一定程度上冲破某些限制。朗诵格律诗应了解其以下特点: (1)字数一定五言、七言的绝句和律诗字数是一定的;宋词和元曲,有的要根据词牌填词,有的要根据曲牌作曲,字数也是一定的。 (2)语节一定格律诗各句中词的疏密度大体相近。五言诗分为两个语节,即二、三格式。第一个语节可有延长音,第二个语节词密,后有停顿,不急促,又不必太拖。这样可以更好地展现意境,体味诗情,而且利于具体而灵活地处理。 下一页 返回 4.3不同体裁作品的朗诵技巧 (3)韵脚一定没有韵脚就难称格律诗。格律诗中双句末一音节一般都是韵脚。第一句押韵的也较普遍。绝句、律诗等一般是一韵到底,古诗、乐府、歌行,有不少换韵的。词、曲大多也一韵到底。朗诵时必须给韵脚以呼应,在韵脚不是重音的诗句中也要适当地比其他音节读得响亮些。 (4)平仄一定不同的格律诗有不同的格律,也就是包含着平仄问题。格律诗平仄相对应,语势就变得错落有致,节奏的抑扬就更加鲜明。在普通话中,平,指汉语中的阴阳两个声调;仄,指汉语中的上声、去声两个声调。古人作格律诗时,对平仄的要求相当严格,在朗诵时也非常重要。 下一页 返回 上一页 4.3不同体裁作品的朗诵技巧 五言诗的平仄如王之涣的《登鹤雀楼》: 白日依山尽,(平仄平平仄) 黄河入海流。(平平仄仄平) 欲穷千里目,(仄平平仄仄) 更上一层楼。(仄仄仄平平) 七言诗的平仄如王昌龄的《出塞》: 秦时明月汉时关,(平平平仄仄平平) 万里长征人未还。(仄仄平平平仄平) 但使龙城飞将在,(仄仄平平平仄仄) 不教胡马度阴山。(平仄平仄仄平平) 下一页 返回 上一页 4.3不同体裁作品的朗诵技巧 (5)语无定势格律诗有一定的规律可循,但是读好不易。要读出丰富的感情、深邃的意境,就要突破局限,读出变化来,读出个性来。要体会诗中的感情,读出诗歌的韵味。 如苏轼的《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和《江城子·密州出猎》: 江城子 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帷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下一页 返回 上一页 4.3不同体裁作品的朗诵技巧 江城子 密州出猎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欲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祖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同是苏轼的词,一样的词牌名,然而表达的情感是不一样的。前者表现的是对已故妻子的深深怀念,朗诵时语速要慢,语调要低;后者表现的是苏轼豁达豪放的胸怀,朗诵时语速要快,语调要高昂。 下一页 返回 上一页 4.3不同体裁作品的朗诵技巧 2.自由诗朗诵 (1)品味意境,由境抒情不论是叙事诗、抒情诗还是讽刺诗,如果没有意境,就很难成为好诗。若表达不出意境,也就不算好的朗诵。无意境的朗诵,情浮意浅,无论声音怎样变化多端,也弥补不了这一根本的弱点。朗诵时尤其要注意那些句句比喻、处处象征的诗,万花筒般的变幻,往往使人眼花缭乱。 诗歌的语言极为凝练,在自由诗中显现出了万千气象。诗的语言具有‘跳跃性,更增加了诗的容量。如果不能把握跳跃中的内在联系,把一个个句子单摆浮搁地呈现给听者,意境当然就无从表汰了。 下一页 返回 上一页 4.3不同体裁作品的朗诵技巧 (2)把握节奏,读出韵味节奏是诗的生命,如果不把握节奏,那么就会只剩了“自由”而丢掉了“诗”。诗的韵味从节奏中来,自由诗朗诵的节奏,不但展现着意境美,而巨显示着音韵美,诗味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