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二十世纪民办高等教育的反思.docVIP

中国二十世纪民办高等教育的反思.doc

  1. 1、本文档共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国二十世纪民办高等教育的反思.doc

中国二十世纪民办高等教育的反思 中国民办高等教育(非国家投资的高等教育)历史源远流长。具有高等教育性质的古代私学远在春秋战国时期,适应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的需要而诞生,其盛衰交替贯穿于高等教育发展的全过程。我国具有近现代意义的高等教育产生于1 9世纪末2 o世纪初清末对科举内容改革、科举中额递减、科举制度废除的变迁中,时至今日,具有近现代意义的民办高等教育走过了断断续续的百年历程。 ??? 中国二十世纪民办高等教育既具有现代高等教育性质又涵盖古今民办高等教育的发展特点,因而,研究二十世纪民办高等教育为促进当前民办高等教育健康发展提供借鉴。 ??? 一、二十世纪民办高等教育历史回顾 ??? 纵观二十世纪民办高等教育发展阶段,其运行轨迹为: ??? 第一阶段(1901-191:1年),清末科举制度的废除和新教育制度的建立。1840年鸦片战争失败后,传统封建教育空疏无用的弱点益形暴露,改革科举制度,加试实用学科,逐渐成为有识之士的强烈要求,清政府迫于形势,改革教育。1901年第二次明令废除八股、改试策论和废除武举。19yh;03年,张之洞、张百熙、荣庆《奏请递减科举折》,“从下届丙午科起,每科递减中额三分之一”。1905年封疆大臣袁世凯、赵尔逊、张之洞、端方等,联名奏请立停科举,是年8月“谕立停科举以广学校”。民办高等教育的主要形式——书院,从1898年起逐渐改为学堂。1902年张百熙所拟的《钦定学堂章程》和1903年张之洞、张百熙、荣庆合订的《奏订学堂章程》标志着清末新教育制度的建立。 ??? 由于鸦片战争失败导致以美、英为首的帝国主义列强获得在中国兴办教会学校的特权,许多教会大学陆续建立。如:武昌文华大学(1871)、北京汇文大学(1885)、圣约翰大学(1894)、东吴大学(1901)、长沙雅礼大学(1902,后于文华大学合并改称华中大学)、岭南大学(1904)、华北协和女子大学(1905)、北京协和医科大学(1906)、华南女子大学(1908)、文华大学(1909)、华西协和大学(1910)等,这些大学基本上是美国人办的基督教大学,并且多半在;这一时期先后在美国立案受到美国垄断资本家的控制。除此之外,天主教也办了一些大学,如:上海震旦大学(1903)等。同时,国人也仿效教会学校自办了一些私立大学和学院,如:正蒙学院(1878张焕伦在上海创办)、上海南洋公学(1896)、上海中国公学(1905)、上海复旦公学(1905)等。 ??? 第二阶段(1912-1949年),民国和国民政府时期,民办高等教育得到进一步发展。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封建统治,民国政府提倡建立新式学堂并鼓励私人办学,加之1917年后长达十年的军阀混战,政府无暇顾及官办教育,私立高校得以迅速发展。教会大学有金陵女子大学(1913)、福建协和大学(1915)、金陵大学(1917)、齐鲁大学(1917)、燕京大学(1919)等。国人创办的民办高校最有影响的是张伯岑创办的南开大学(1919)和陈嘉庚创办的厦门大学(1919)。至1925年国民政府成立,全国私立高校29所,在校学生7426人,分别占全国高校和学生总数的27.6%和35%。1935年,全国私立高校53所,学生数为20664人,分别占全国高校和学生总数的49.1和49.3%。1946年,全国私立高校64所,学生数40581人,分别占全国高校和学生总数的34.6%和34.1%。 ??? 第三阶段(1949-1978年),新中国成立后三十年,民办高等教育的改制。新中国成立,人民政府大力发展公办教育。据统计,1950年全国共有高校227所,其中私立高校上39%。1951年政府将全部教会大学收为国有,1952年将其他私立高校全部改为公立,民办高等教育从此销声匿迹。人民政府大力发展公办教育。据统计,1950年全国共有高校227所,其中私立高校占39%。 ??? 1951年政府将全部教会大学收为国有,1952年将其他私立高校全部改为公立,民办高等教育从此销声匿迹。 ??? 第四阶段(1978-2000年),伴随经济体制改革和对外开放,民办高等教育重新崛起和壮大。1982年3月在有关部门的批准下,全国第一所民办高等院校——中华社会大学在北京成立,它标志着中国民办高等教育在新的历史时期的复苏。经过几年的发展,至1986年,全国民办高校发展为100余所。据有关资料统计,1996年,全国具有颁发学历文凭资格的民办高校21所(约14000人),高等教育学历文凭考试试点学校89所(51353人),不具有颁发学历文凭资格的民办高等教育机构1109所(约108万人)。2000年,全国具有颁发学历文凭资格的民办高校43所(约64000人),高等教育学历文凭考试试点学校370所(29.?万人),不具有颁发学历文凭资格的民办高

文档评论(0)

hdhca0884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