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国近代教育.dinggao.ppt
中国近代教育 王海花 邯郸县教师进修学校 2009年7月 背景 国门洞开 睁眼看世界 随着封建社会的沉沦和封建教育的腐败,鸦片战争前后使得国内当时形成了两股思潮: 一是 以龚自珍、魏源、林则徐为代表的 改革派开始睁眼看世界,并提出了一些新的教育主张:号召“经世致用”的学习风气,适应时势培养多种类型的人才,和“师夷长技以制夷“的先进思想。 二是 太平天国教育事业的改革在相当程度上冲击了腐朽的封建教育体制,它与天国对传统的思想文化和教育内容一起,成为推动中国教育由传统走向近代的一针催化剂。 第一节 教育近代化的起步 一 洋务新式教育的推展 (一) 新式学堂的兴办 (二)留学教育的兴起 1 留美的幼童的派出与撤回 1872年赴美幼童是近代官派最早的留学生,最早倡导者为容闳,共四批120人。1881年6月除因事提前撤回以及在洋病故的26名外,其余94人分三批被撤回。这样由容闳倡导,曾国藩、李鸿章竭力促成的中国近代教育化得一项重要举措以失败而告终。 2 留欧学生的派遣 (三) 教会学校与中国教育的近代化(1875-1890) 第二节中国教育近代化的发展 一 早期改良派的教育主张 1 学校应该造就中西兼通的新式人才 2 改革科举制度 3 倡导女子教育 二 维新派的主要教育活动 1 兴建新式学堂 培养维新人才 2 组织学会,发行报刊,宣传变法 3 废除八股取士,改革科举 三 ”百日维新“中的教育改革 1898年 6-9月, ”百日维新“时期的教育改革就学堂的设置包括创设京师大学堂和各种专门学堂,各省设中小学堂,将旧有书院及庙宇改为学堂。废八股,改策论,实行经济特科。设立译书局,编译书籍,统一印行中小学课本。除了京师大学堂”萌芽早,得不废“外,其余均遭禁行。 第三节 “新政”时期的教育改革与发展 一 留日教育高潮 (一) 留日的背景 (二) 留日发展的三个阶段 1初始与稳步发展阶段(1896-1904) 2留日高潮 (1905-1907) 3盛极而衰(1908-1911) (三)留日高潮的特点 1疾风暴雨式的突涨 2学生来源广泛 3速成教育占主导地位 (四)留日高潮的影响 1唤醒国人 传播新知 2推翻清政 建立民国 3对清末的军事产生了重大影响 4促进了中国教育的近代化 二 庚款留美 1909年6月,北京设立游美学务处(清华大学的雏形)。在史家胡同招了第一批47人赴美。1910年第二批招了70人。(赵元任、竺可桢、胡适等)1911年,利用庚款的专门赴美的清华留美预备学校成立。第三批招了63人。三批共180人。 二 近代学制的建立 1《钦定学堂章程》1902年颁布的第一个学制系统。 称为“壬寅学制”。 2 《奏定学堂章程》1904年,由张百熙、张之洞、荣庆等拟定。它的颁行对中国近代教育体系的产生和发展具有奠基作用。极大地加速了中国教育的近代化进程。又称”癸卯学制“ 三 废科举,设学部,颁布教育宗旨 1905年9月2日颁布废除科举。标志着中国教育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第四节 民国时期的教育改革 (一)颁布《壬子癸丑学制》,规范教育的发展 1912年颁布《学校系统令》为壬子学制。1913年教育部又颁布了《小学校令》《中学校令》《师范学校令》《专门学校令》《大学校令》《实业学校令》等统一的学校系统,即”壬子癸丑学制“。它是政体嬗变下的产物,这使得它在多方面反映了资产阶级的需求。 (二)“五四”新文化运动推动下的教育变革 1废除学校读经,恢复民国初年的教育宗旨 2教育内容:注重科学性和实用性 3教育方法:注重学生的个性 4教学方式:采用过国语和白话文 5男女平等进一步确立 (三)《壬戌学制》 1922年壬戌学制的建立大大加快了中国教育迈向现代化的步伐。 总结: 《壬寅学制》《癸卯学制》 《壬子癸丑学制》 《壬戌学制》 第五节近代教育家及其思想 1 孙诒让(1848—1908) (1) 晚清经学大师,也是著名的教育家。从甲午战争之后至1908年逝世期间,他在瑞安、温州等地先后创办了瑞安学计馆(1896)、温州蚕馆(1897),瑞平化学堂(1898)等国内最早的专业学校。1905年后,他又被推为温州、处州(丽水)两府学务分处总理。在短短三年时间里创办各级各类学校300余所。 2 蔡元培(1868-1940) (1)自由主义和谐发展的教育方针,认为培养健全的人需要接受五个方面的教育:军国民教育,实利主义教育,公民道德教育,世界观教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