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对给水排水系统的破坏及防震措施和灾后震区给排水.docVIP

地震对给水排水系统的破坏及防震措施和灾后震区给排水.doc

  1. 1、本文档共2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地震对给水排水系统的破坏及防震措施和灾后震区给排水,尼泊尔地震震区现场,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给水排水标准图集,给水排水工程,给水排水,给水排水论文,给水排水设计手册,中国给水排水,给水排水工程师挂靠

地震对供水系统的破坏及对策分析 给排水 112 田亦武 3100408214 一、前言 众所周知,地震是严重威胁人类生存和发展的自然灾害,虽然世界各国多年来一直对其潜心研究,但地震预报仍是当今世界的顶级难题。继唐山大地震之后,我国近几年又在汶川、榆树、雅安等地发生震级较高、危害严重的地震。在较高的地震等级下,供水系统会遭到破坏,造成供水中断。在汶川地震中,通过对广元市调查发现,全市地震造成了几十处管网的爆裂,管网的漏损率达到90%,整个供水管网系统基本陷入瘫痪状态。水是生命之源,是构成人体的主要成份,在人体新陈代谢中,三天不喝水则可能死亡。因此,灾后如何保证及时供水和供水的安全可靠性是保证城镇功能正常运行的重要环节。 另外,地震导致的动植物死亡、污废水泄漏、灾后疫情、山体滑坡等次生灾害都会对灾后供水水源造成严重污染。同时,震后给水管网和水源受到严重破坏和污染,短时间内无法实现安全可靠地供水,也是导致震后疫情多发的主要原因。因此,保证供应安全卫生的生活饮用水是防止灾区人群肠道疾病等传染病爆发的关键,同时也是震后灾区应急保障的重要任务之一。 二、地震造成的供水危害分析 地震造成的供水危害主要体现在对水源、供水管道和水厂正常运行的破坏等几个方面。本文分别从供水管道、水源、水厂三个方面分析在地震中可能出现的破坏情况及其有效的预防措施,进而提高供水系统的抗震性能;同时,提前做好抗震应急供水预案,争取做到有备无患。 1、供水管道的抗震分析 地下供水管道破坏后,暗漏导致管网漏失率大大增加,漏点检测定位困难且难以及时修复,因此需进一步重视管网防坏损、防渗漏技术的研究。 (1)地震破坏分析 地震对地下管线的破坏主要是由地表变形和地面运动引起的,其破坏形式主要有连接破坏、接口破坏、管体破坏三种[1]。其中,地震烈度、场地地质条件、管道直径及接口形式等是管道工程抗震性能的主要影响因素。实践证明,抗震烈度较低的淤泥土质等软质场地受到的危害相对较大。管道弯头、三通、强的钢管。对于管道连接采用橡胶圈的软连接方式,在发生地震时,可以保证其基本完好。并将设置在城市的各个角落的消火栓作为应急供水点,以保证居民的应急供水。 在管道敷设时做好抗震预防措施,对于应对地震之后的应急供水有着重要的作用。目前,提高管网系统的抗震能力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 ①避免在可能出现沉降的地方布置管网,采用柔性接口,抗震管材; ②夯实基础,必要时采用混凝土回填,防止不均匀沉降给接头造成伤害; ③对地震多发的地区的供水系统进行抗震分析,优化供水管网,降低震害率; ④在主要的避震疏散场所建立储水设备; ⑤通过日常维修和改造提高个别薄弱环节的抗震能力,对于中等破坏程度以上的管段应制定专项抗震加固计划; ⑥加强管网漏损预防管理。 钟离锦等人[10]就日本东京供水管网漏损预防管理分析提出,东京对于管网漏损与预防应把握以下四点: ①在准确掌握管网性质的相关信息、确定漏损位置及原因的基础上采用正确方法及时解决漏损问题; ②注重管网维护更新; ③不断发展漏损的控制及其预防技术; ④提高人力资源管理和工作技能的提高。 这些预防和应急管理经验对我国供水管网抗震和管网漏损的控制也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三、对水源的危害分析 地震灾害发生后,由于人员和动植物的死亡以及山体滑坡、工业生产设施毁坏等次生灾害的影响,地表水源和地下水源也会受到严重污染。分析地震对不同水源造成的污染情况及其污染来源,做好水源保护工作,不仅有利于灾后应急供水方案的研究和实行的高效性,对于抗灾供水水源方案的选择也有指导性意义。 1、加强震后水源分析,合理选择抗震水源 姜立晖等人[11]提出对水源污染风险识别应从点源污染、面源污染、移动源污然三个角度展开调查分析的研究方法。就其分析显示,地震对于水质的污染情况主要表现为氨氮浓度的增加以及细菌和大肠杆菌数量的升高。李波等人[12]对“5?12“地震后四川广元市水源进行应急检测显示,灾后各种水源不达标指标主要表现在余氯、细菌总数和总大肠菌群上,其污染源主要是微生物。另外,地震对供水设施的毁坏及各种应急水源启用使得浑浊度指标较高。但对于灾后江河湖泊等生态水源,由于其水量较大,且存在自身的动态循环系统,受到的影响程度相对较低。赵庆绪等人[13]在汶川地震后基于灰色关联分析法对岷江上游水质进行综合评价发现,地震对于岷江水质影响不大。其主要原因,一方面是由于岷江水源天然来源较大,流速较快,具有较强的净化能力;另一方面是由于震后各种保护措施的采用有效控制了岷江水源的污染。 多角度分析震后水污染状况,查找污染来源,对于震前水源污染预防措施的选择具有重要的意义。另外,水源污染调查与研究数据的积累,我们可以通过选择较安全的水源来避免地震对供水水源的影响。对于地震多发地区,给水厂选择水源时应尽量选择水量大

文档评论(0)

wdhao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