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唐太宗的治国思想.docVIP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浅析唐太宗的治国思想.doc

浅析唐太宗的治国思想 摘要:唐太宗是我国历史上一位杰出的帝王,其政治思想对后世影响深远。唐太宗治国思想集中表现于《贞观政要》一书中,本文通过对《贞观政要》中唐太宗治国思想的梳理,探讨其形成的原因、意义及影响。 关键词:唐太宗;治国思想;《贞观政要》 吴兢(670-749年),汴州浚仪人(今河南开封),唐朝著名史学家。吴兢是个史官,内外居职几十年。开元前期,吴兢以太宗朝的人事为范围,随事载录,编撰成《贞观政要》。全书分类撰录了贞观年间唐太宗和身边大臣的政论、奏疏等,是一部政论性的历史文献。 关于《贞观政要》的研究,学术界代表性研究成果主要包括:何彦主编的《〈贞观政要〉——论政宝典》(春风文艺出版社,1993年)论证太宗的政治观点,安立志编著的《〈贞观政要〉与领导艺术》(上海古籍出版社,1999年)概述了太宗的领导特点,扬帆著录的《〈贞观政要〉—帝王权谋学》(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年)概述了太宗的帝王学等;论文方面:有王家晋的《从〈贞观政要〉看唐太宗的重农思想》(《发展论坛》,1999年5期)介绍了太宗的重农思想,林志华的《浅评〈贞观政要〉中的“居安思危”思想》(安徽大学学报,1985年1期),吴枫的《评〈贞观政要〉》(吉林大学学报,1979年1期)对《贞观政要》进行了评价等。 一、唐太宗治国思想形成的背景 立足社会现状 唐太宗即位时,黄河之北,则千里无烟;江淮之间,则鞠为茂草。[1]直至贞观初期,社会经济凋弊尤甚:自伊洛之东,暨乎海岱,萑莽巨泽,茫茫千里,人烟断绝,鸡犬不闻,道路萧条,进退艰阻。[2]贞观初期,又连续发生严重的自然灾害:贞观元年,“山东大旱”;贞观三年,关内诸州旱,天下大水。为巩固新生的政权,以唐太宗为首的统治集团,根据当时社会的现状,提出了切实可行的治国方略。唐太宗接受了魏征关于治理国家主要在于措施是否得当,是否顺民意、得民心的主张,确立了自己的治国思想。 吸取经验教训 作为一个十分有作为的封建帝王,唐太宗十分重视历史的借鉴作用。正所谓“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太宗刚即位就下诏修六部史书。史载,太宗读史成癖,常在“听朝之隙,引见群官,降以温言,访以今古”,或自己一个人“被鉴忘倦,每达宵分”。[3] 在实际决策中,太宗常以史为鉴,《贞观政要》中记述了很多这样的言论。在谈到前代帝王成败得失时,唐太宗说:“朕观古来帝王,骄矜而取败者,不可胜数。不能远述古昔,至如晋武平吴已后,心逾骄奢,臣下不敢复言,政道因兹弛紊。而朕恐怀骄矜,恒自抑折,日旰而食,坐以待晨。”[4]在太宗看来,许多创业之主败亡的根本原因,在于他们骄傲自大,忘乎所以,闭目塞听,甚至寻欢作乐,结果政道松弛,人心思乱。正因为如此,唐太宗才兢兢业业,致力治道。在论述君臣关系时,他说:“朕历观自古人臣立忠之事,若值明主便宜尽诚规谏,至如龙逢、比干,不免孥戮。为君不易,为臣极难。”[5]这就表明太宗认识到了明君暗君是大臣能否尽心谏诤的关键,只有遇到明主,忠贞的臣子才勇于进谏。反之,因担心遭受龙逢、比干的下场,而对君主的过错熟视无睹。因此,吸取先朝经验教训是唐太宗虚心纳谏、孜于治道的重要原因。 而吸取隋亡的教训,更是唐太宗励精图治的直接原因。唐太宗在农民起义过程中,亲眼目睹了一个强大的王朝,由于隋炀帝暴政而被农民起义军推翻的事实。心里产生强烈震颤:“天子者,有道则人推而为主;无道则人弃而不用,诚可畏也。”[6]基于这一认识,唐太宗调整自己的统治政策,以维护李家王朝的长治久安。在《贞观政要》中就有许多关于吸取隋亡教训的记载。如太宗在谈到隋炀帝败亡时曾说:“炀帝暴虐,臣下钳口,卒令不闻其过,遂至灭之。”[7]因此,太宗要求群臣吸取隋之教训,极言规谏,君臣上下,各尽至公,共相切磋,以成至道。 继承前人思想 唐太宗十分注重学习先贤的治国思想。认为只有学习才能使人明白治道,开创太平。太宗在回忆自己的治国经历时曾说:“贞观以来,手不释卷,知风化之本,见政理之源。”[8]正是因为唐太宗治学孜孜不倦,对形成他独具特色的治国思想起了重要作用。唐太宗吸收先哲的人才思想,结合自己的亲身经验提出:“致安之本,惟在得人。”[9]太宗认为治理国家,一条重要的方针在于吸收人才。否则,必难致治。因此,太宗就把人才提高到关乎国家存亡之根本的高度,从而发展了中国古代的人才思想。 名臣思想的影响 唐代是一个人才济济的朝代,而以“从谏如流”闻名于世的唐太宗,自然安邦定国的大政方针上采纳了群臣的诸多雅言。分析唐太宗治国思想,应重视大臣们的思想对唐太宗治国思想形成的促进作用。如唐太宗即位之初,君臣就展开了“创业与守成孰难”的争论,房玄龄说创业难,因为这要经历许多曲折,付出重大代价。而魏征认为守成更难,因为历史上的许多君主在打下天下后,只知道安逸享乐,不理政事,结果天下大乱。唐太宗接受了魏征的意见,认为艰难的

文档评论(0)

docindpp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