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念化思维与象思维.docVIP

  1.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概念化思维与象思维.doc

概念化思维与象思维就哲学方法论而言,象思维主要是相对于西方传统哲学活动中的概念思维而言的,尽管它也要与其他思维方式、比如形象思维区别开来。本文拟探讨概念思维和象思维各自作为哲学的方法论,其含义到底何在?它们有什么关系? 一. 什么是概念? “概念”不是古汉语词汇,而是一个用来翻译西方语言中的“concept”、“Begriff”的现代汉语词汇。它在各种自然语言中,依不同的上下文,可能有多种含义,但也确实表达了某种特别的思想倾向。比如,当将它与“图象”、“感觉”等相比时,就可以明确感知到这种独特的倾向,即一种趋向于抽象、确定的状态的思想倾向。所以,在西方传来的传统逻辑学里,它是逻辑方法的起点;所谓“概念-判断-推理-公理化推导系统”,指示出这种逻辑学的基本结构。 美国流行的《韦伯斯特词典》将“concept”的含义归为两类: (1)心里边包含的东西,比如思想、看法;(2)将特殊实例普遍化而得到的一个抽象的或全称的观念,与“观念”(idea)为同义词。 《现代汉语词典》这么解说“概念”:“思维的基本形式之一,反映客观事物的一般的、本质性的特征。人类在认识过程中,把所感觉到的事物的共同特点抽出来,加以概括,就成为概念。比如从白雪、白马、白纸等事物里抽出它们的共同特点,就得出‘白’的概念。” 虽然这个解释过于偏向了马克思主义哲学教科书的讲法,忽视了“概念”的更柔性的使用(比如“你对美式橄榄球有概念吗?”),但它的确表明了现代汉语中“概念”的致思方向,而且与美国人对“概念”的第二种,也就是带了些哲理含义的用法是一致的。而这正是我们要关注的。 总之,无论在英文(及西方语言)还是现代汉语的日常使用中,“概念”大致有两种含义:较宽泛的是指“心中的观念、想法”,大约相当于“可被明确意识到的稳定意义”;较窄的则指“从具体事例中抽象出来的普遍观念”。尽管前一种用法也常出现,让“概念”行使“(明确的)意义”、“含义”这类词的功能,因而一些运用非概念化方法的哲学家,也可能在肯定的或中性的意义上使用“概念”这个词,但是很明显,后一种用法是这个词的哲学含义。所以,在传统西方哲学、乃至中国的现代哲学中,概念被认为是人类的观念化理性思维的细胞,以它为起点,构成了判断、推理和概念化推衍系统。表达这种概念的语言主要是名词或名词化的形容词、动词等。下面用“概念化”这个词来刻画“概念”的第二种含义,即它的哲学方法论的含义。 所以,“概念化思维”就是一种依据狭义的概念及其衍生族类(比如依据概念形成的判断和推理)而想问题的方式,被不少人认为是人类理性思维最重要的方式,在哲学活动中被广泛地用来思考终极问题,比如“什么是世界的本原?”“什么是真理?”“什么是美德的本性?”等等。 二. 概念化思维的特征 这种哲学思维方式的特点是: (1)普遍化或一般化。这是几乎所有对“(狭义)概念”的定义或说明所肯定的。概念不是用来把握具体的事物的思维方式,它是概括了一类事物的共通点的观念。所以表达概念的词比如“白”,就不同于指示具体事物或特定存在者的专名,比如“这个白色块”、“这匹马的白颜色”。在这个意义上,概念是抽象的、非个体的,它抓住共相。因此,概念化思维从根本上就忽视文化的、生活的“特殊状态”,而寻找可普遍化的哲理、真理。 就此而言,“概念”不同于“形式”,因为个体、比如一个特定的人也有形式,但我们很难说“辜鸿铭”这个人有自己的概念,尽管我们可以通过概念词和描述词的叠加(所谓“摹状词”)来指称他,例如“那个在清朝末年写了《春秋大义》的人”。然而,与质料相对的形式,也有普遍化的倾向,比如柏拉图理解的形式或理式,以及亚里士多德对形式的一种看法,即认为形式与本质同义,是最高实体;而亚里士多德的另一个看法,即有“[只针对个体的]个别的形式或本质”,却遇到说明上的困难。如果这后一种看法被认真地贯彻下去,就有可能突破概念化的哲学思维。 (2)静态化。通过概念来把握共相,而且相信它把捉到的是某一类事物的本质,或有身份鉴别力的共通点,于是这本质就被相信具有不变的含义,是一个完全静态的观念存在。具体的现象可以变化,但这本质自身却不会变。于是,哲学家们相信,这通过概念化得到的本质,为人类的理性思维提供了稳靠的、坚固的基础,是能够打入逻辑“基岩”的思维之桩,与文学、诗歌中用来表达感情和想象的具体观念和语言从本质上就不同。 概念的静态化,似乎为思维提供了稳定支点,但它的弊端是使思维和理论进入不了动态的现象,所以从柏拉图晚年对理式论局限的反省开始,西方哲学也曾想让概念在不失根本稳定性的前提下动起来,比如通过寻求概念之间的关系,让概念获得延展、推理和辩证攀缘的能力。实际上,使概念系统成为象数学那样有内在的推演力和判定能力的演绎系统,是西方传统哲学之梦。它在黑格尔那里达到一个高峰。这位大师认为通过找到概念内部的对

文档评论(0)

docinppt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