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诲人不倦.ppt

  1. 1、本文档共4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用诲人不倦.ppt

诲人不倦 2005年9月29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决定,从2006年起由山东省和济宁市政府 ,以中国政府的名义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设立“孔子教育奖”。这是该组织最高级别的奖项,也是在世界范围里第一次以中国人的名义设立的教育奖项。 中国的教育家有千千万万,为何独以“孔子”为名设立教育奖?今天我们一起学习《诲人不倦》,从中寻找“理由”或“答案”。 【教学目标】 1.掌握习、趋、愤、与、素、诸等词在文中的含义。 2.理解并积累成语:有教无类、诲人不倦、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反三、闻一知十、切磋琢磨、述而不作。 3.把握“其斯之谓与”“绘事后素”等句式的特点,并能用现代汉语准确翻译。 4.领悟孔子“有教无类”“启发诱导”“因材施教”等教育原则和方法 一、孔子教育思想的特色有哪些?(原文词语) 有教无类 诲人不倦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举一隅而三隅反 闻一知十 切磋琢磨 告诸往而知来者 绘事后素 述而不作 教育的对象(15.39) 关键在于明确 “类”的含义: 一是指“族类”,即指民族的类别,有破除民族界限的意思。 二是指“等类”,即奴隶主贵族森严的等级。 第一种解释: 人无论出身贵贱,都可以接受教育。何晏认为,“有教无类”“言人所在见教,无有贵贱种类也”。(何晏《论语集解》) 第二种解释: 人无论品行善恶,都能够进行教育。这一解释以朱熹为代表。他在《论语集注》中将“有教无类”注为“人性皆善,而其类有善恶之殊者,气习之染也。故君子有教则人皆可以复于善,而不当复论其类之恶矣” 。(朱熹《四书章句集注》) 当然,必须指出的是孔子虽然主张人人都有受教育的权利,但他所说的“人”不包括占人类一半的妇女。“唯小人与女子不可教也”,孔子的三千弟子中没有一个是女性。我们不能要求两千多年前的孔子具有男女平等的现代意识,但孔子把妇女排斥在教育对象之外,则是他“有教无类”原则的一个极大的缺陷。 孔子的“有教无类”的教育思想,有何现实意义? 孔子的这一朴素的教育普及的思想,与今天所说的“教育要立足于提高全民族的文化素质”并在全国范围推行普遍的义务教育是相通的; 孔子关于“人无论品行善恶、不管聪明愚笨,都可以接受教育”的思想,与我们今天强调的“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也是相通的; 孔子关于“人不论年龄大小,不管是否有了职业都可以接受教育”的思想,与我们今天主张的继续教育和终身教育还是相通的。 因为它是以人类社会的一种基本需要为基础的,即人人都有接受教育、不断完善自我的需要。孔子时代的人们有这种需要,孔子于是提出了“有教无类”的原则,并大办私学,广招学生,满足了人们这种基本需要;今天我们的政府提出对所有学龄儿童和少年实行义务教育,对全体国民实行广泛的继续教育和终身教育,我们的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包括那些在智力或品行方面有缺陷的学生,同样是满足了人们接受教育,完善自我的基本需要。 教育的内容(7.25) 子以四教:文,行,忠,信。 结合《论语》中孔子其他关于“教学内容”的“言论”,说说孔子对教学内容的评价。 1.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学而》) 2.《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阳货》) 3.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泰伯》) 4.子不语怪、力、乱、神。(《述而》) 教育的作用(17.2) 习:1.性相近也,习相远也。 2.学而时习之。 3.莫如修仁义而习文。 4.习善而为善,习恶而为恶也。 5.通书,习戎事。 6.鹰乃学习。 “性相近,习相远”强调后天因素的作用,是反映论、实践论的观点; “唯上知与下愚不移”强调先天因素的作用,是先验论,天才论的观点。 孔子重视教育,主张因材施教,说明孔子在实践中基本上是坚持实践论的。 孔子认为治理国家最根本的要靠教育,联系《论语》中的其他篇章,我们还能够找到孔子的以下“片言只语”,对此你作何理解? 1.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2.子适卫,冉有仆。子曰:“庶矣哉”!冉有曰:“既庶矣,又何加焉?”曰:“富之。”曰:“既富矣,又何加焉?”曰:“教之。” 3.子贡问政。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 说说在孔子的眼中教育到底有着怎样的作用? 以德来引导,以礼来规范,百姓会因知廉耻而遵守法规。在孔子看来,用礼乐文化来教育人的行为规范和培养他们的道德意识,比单纯用禁止、惩治来解决社会问题要好得多。孔子的这

文档评论(0)

gshshxx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