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城市化进程中,古村落保护路在何方Word文档.doc
古村落的镬耳屋保留着岭南古建筑风格。
本报驻广东记者 毕中林
改革开放30多年,我国在经济建设取得迅猛发展的同时,社会各个层面也发生着急剧的转型。这种转型不仅发生在城市,同时也显现于乡村。如今,一些传统民间文化的载体古村落正一步步被逼进狭小的“胡同”,部分甚至退出历史舞台。在经济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古村落面临怎样的命运?对它们保护和发展应当选择怎样的路径?
踏着一排青石小径,远离街市的喧嚣,行走在古村落的巷子里。倘若是一个飘着濛濛细雨的日子,或许你会遇上一位“撑着油纸伞”独自徜徉的姑娘。
来到广东东莞市的塘尾古村,你会感受到这种古典意境的美。数百间古朴的镬耳屋,错落有致地挨在一起,屋顶上方的镬耳翘首探头,“几”字形屋檐展示出颇具岭南风情的韵致。这个位于东莞石排镇境内的“中国历史文化名村”,是东莞工业化社会中并不多见的保存较完好的古村落。在离这个古村落不到500米的地方,是一片林立的工厂厂房,以及快速干线上奔流不息的车流。
方圆一华里的范围内,并存着跨跃几百年的古今迥异的文明形态。石排镇塘尾村在明代形成村落,于清代光绪年间形成目前古村落的完整格局。它的保存现状也为中国古村落保护提供了一个样板。然而,在工业化潮流汹涌的背景下,许多古村落在城市化进程中遭到严重破坏,甚至有一大批永远消失在人们的视线里。
古村落现状令人担忧
据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开展的普查显示,我国230万个村庄,目前依旧保存与自然相融合的村落规划、代表性民居、经典建筑、民俗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古村落,已由2005年的5000个锐减到如今的2000至3000个。广东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在工业化和现代化的进程中,古村落的保护现状也令人担忧。
广州市花都区茶塘村有座祠堂叫“洪圣古庙”,建于清嘉庆二十一年(1816年)。这座祠堂经历过土改与“文革”,曾改作过贫下中农的居所,历经两次重修,如今是茶塘村的标志性建筑。
沿着洪圣古庙,10余座清朝时期的私塾、祠堂依次排开,部分已经有过小规模整修,有的仍保留着过去的印迹。家塾和书堂里依然可见“文革”时建起的隔断,有的祠堂则当做柴房、牛棚。祠堂里的地面仍有当年糟烂的痕迹。
今年3月,广东外语外贸大学中国语言文化学院教师朱志刚发表文章指出,广东古村落存在的自我空间逐渐消失,而且非常迅速。随着广东经济率先迅速发展,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发生了巨大的改变,现代工商制造业愈来愈成为广东经济的支柱产业,“珠三角”城市化的步伐又不断加快,进一步吞噬了乡村社会。
从广东古村落的地理空间来看,包括村落生态环境、村落布局规划、村落建筑、基础设施等,都遭受到极大的破坏。“珠三角”环村的水网河道多已淤塞或不再清澈。村落的空间布局和岭南风格建筑被肆意更改和摧毁。岭南水乡这一独特的标志性地理特征逐渐消失。
朱志刚同时还认为,广东古村落的文化空间逐渐萎缩。广东古村落中的居民因为富裕或从事工商业活动逐渐搬迁离开,广东村落里曾经发达的民间组织解体或不再起作用了,村落中世代传承的文化习俗也淡薄了,甚至有的已经消亡了。他指出,“古村落现状如果持续恶化,或许将会使曾经广泛散布在岭南地域的承载着这个地域人群集体记忆的鲜活遗产最终变成一种岭南人心灵深处无法触摸的想象。”
多种原因致古村落破败
无人居住,这是加速古村落破败的主要原因之一。位于广东西北的连南瑶族自治县的南岗古排就是一例。上世纪80年代初的城镇化建设中,在政府资助下,寨民大多搬到山下,随后又流入了广东各个城市。由于各种原因,那里已经房屋残破,基本没有人居住。
据相关资料记载,南岗古排是全国规模最大、最古老的瑶寨,古寨始建于宋朝,鼎盛时期有民居700多栋,1000多户,7000多人。保留着368幢明清时期建的古宅及寨门、寨墙、石板道。2009年,南岗古排被授予“中国历史文化名村”称号。但如今,这里大量的建筑已经出现不同程度的损毁甚至倒塌。伴随着人口流失而来的,不只是物质遗产的逐渐消失,当地的风俗、民间工艺等非物质文化遗产也面临着断层的危险。
古村落破败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广州大学岭南建筑研究所所长汤国华研究发现,目前,越靠近城市、有开发价值的城中村就越面临全村被拆除的命运,农民住进了与现代城市高层住宅一样的新民居,而祠堂、寺庙也被拆除,集中重建,广州的猎德村就是其中一例。这种城中村改造,将使除了受国家文物法保护的文物保护单位外所有有价值的历史建筑全部消失。
那么,远离城镇的古村落情况又如何?因城市化的发展,农村中较多的青壮年劳动力转移到了大中城市去,古村落逐渐走向空心化。在这些村落,除祠堂和庙宇外,还保存大量古民居,不过由于财力和人力的不足,这些历史建筑基本也难以保护。
在今年3月召开的全国两会上,全国政协常委、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民协主席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