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紫砂壶的历史研究.doc
紫砂壶的历史研究
摘要:
关键词:紫砂泥 发展历程 艺术造型
江苏宜兴是太湖之滨的一个山川秀丽的地区。它的北部属于江南水乡地区,是著名的鱼米之乡;南部是苏浙皖三省接壤的山区被称为“界岭”,又名“宜溧山脉”。这个山区富于矿藏和竹木薪炭等资源,特别是蕴藏在泥盆系石英砂岩上部的原生沉积型粘土质岩,是制造陶器最理想的原料,这些优越的自然条件,便是宜兴后来发展成为“陶都”的物质基础。
众所周知,紫砂壶是公认的最佳泡茶器具,这主要取决于她的泥料。宜兴紫砂世界独有,紫砂矿只产于宜兴,具有唯一性和不可替代性。宜兴丁蜀镇黄龙山一带是紫砂矿的发源地。紫砂泥料粗分为紫泥、红泥、绿泥等,它们所藏矿源位置不同、性质不同,烧成后的的状态也各不相同。
紫泥深藏于黄石岩中,夹于甲泥矿矿层,因此被称为“岩中岩”、“泥中泥”。紫泥原料外观呈紫红色,烧后外观呈紫色、紫棕色、紫黑色。由于矿眼不同,烧成温度和气氛变化,制品能呈现深浅不同的紫红色调。红泥矿藏位于嫩泥和矿层底部,质坚如石,亦名“石黄泥”。古人有:“未触风日之石骨也”之说,指的即是红泥。红泥因烧成温度偏低,故常用来制作紫砂壶等小件器物和作为化妆土,供装饰用。绿泥也称“本山绿泥”,其含有绿色层状,原矿呈淡绿色,故名。绿泥,是紫泥层中夹脂泥,故绿泥和紫泥都有“岩中岩”,“泥中泥”之称。
除了原矿泥料的分类,紫砂泥还有手工泥和非手工泥之分,非手工泥更多使用机械并掺和化工。原料区分手工泥和非手工泥主要从色泽来分辨。一般来说,手工泥所制作的茶壶色泽比较纯正,容易养护,在很短的时间内就能显示出其独特的光泽。而非手工泥则却非如此。泥料是做一把好的紫砂壶的关键要素之一。选到了好的料,茶壶也就成功了一半。紧接着,艺人们就要考虑如何做出一把好壶了。
而紫砂壶的渊源又可以从什么时候开始呢?
目前还没有一个确切的定论,一般的说法是始于北宋。“紫泥”一词最早出现于北宋文人的题咏中,如梅尧臣的《依韵和杜相公谢蔡君谟寄茶》:
小石冷泉留早味,紫泥新品泛春华。
诗中的“紫泥新品”,被认为是紫砂陶登上茶文化殿堂的最早记录。此外,欧阳修提到了“紫瓯”,《和梅公仪尝茶》诗云:
溪山击鼓助雷惊,逗晓雪芽发翠茎。
摘处两旗香可爱,贡来双凤品尤精。
寒侵病骨唯思睡,花落春愁未解醒。
喜共紫瓯吟且酌,羡君潇洒有余情。
米芾也提到“紫瓯”,《满庭芳》词云:
雅燕飞觞,清谈探坐,使君高会群贤。密云双凤,初破缕金团。窗外炉烟自动,开瓶试一品香泉。轻涛起,香生玉尘,雪溅紫瓯圆。
两个同时代的诗人在诗词中都提到的“紫瓯”与“紫泥新品”一样,历来都被认为指的是紫砂陶。但是也有许多不同的认识,认为当时紫色的茶具并非紫砂壶而是另一种陶瓷茶盏。宋代人们饮茶还不是“彻泡茶”,而是“茶饼”饮点。这些所谓的“紫泥新品”,“紫瓯”运用于斗茶中,即使是紫砂泥所作,也还不是今天紫砂壶的形式,而充其量可能只是“斗茶”用的“盏”或煮茶用的“灌”。
1976年,宜兴彘野羊角山附近发掘出了一座长约10米,宽约1米的宋代古龙窑,及大量的早期紫砂陶残器,废品堆积。经南京大学历史系和南京博物院鉴定,这座紫砂古窑始于北宋盛于南宋。此外,镇江博物馆在南宋废井中,曾发掘到紫砂壶罐等器具,有人也以此作为紫砂陶始于北宋的佐证。
紫砂器在北宋显露头角,虽然不是今天紫砂壶的形式,也不具有今天在茶界的位置,但都是真正紫砂壶起源之发轫。
宋代那时的紫砂器物,它的出现很快就受到文人墨客的青睐,且宋代出现的陶器物已有壶本身的特点。紫砂壶无釉无彩,正符合文人雅士想要回归自然的审美情趣,紫砂壶的正式出现是从明代开始的,即周容在《宜兴瓷壶记》所说的“万历年间大朝山侍僧”,这和尚从陶工那里学会了制陶技术,又加之改进,制作出了茶壶,“金沙泉畔金沙寺,白足禅僧去不还。”在吴骞诗中足以说明“白足禅僧”就是宜兴“阳羡”名壶的创始人。
在元代时,宜兴紫砂器未见发展,只是器身出现了划刻铭文。明代文人蔡司沾在《霁园丛话》记有:“余于白下(即今南京)’,统一组织生产、销售,紫砂器的生产逐步得到恢复发展,并由分散经营逐步走向联营过渡。老艺人们组建紫砂工场,率属于汤渡陶业生产合作社,承制中国美术家协会订购的高档茶具,主要品种有大型的“松鼠葡萄”茶具、“报春”茶具、“合菱”茶具、“供春”茶具、“二节竹段”茶具等。1955-1956年,蜀山、前墅一带陶业实现合作化,组建“宜兴县蜀山陶业生产合作社”,分砂货工场与紫砂工场,后者主要生产紫砂茶壶。为培养紫砂艺人,该社创立“紫砂工艺班”,招收艺徒61人,有江苏省人民政府任命的任鑫庭、朱可心、顾景舟、裴石民、吴云根、蒋蓉为技术辅导员。至1958年4月,蜀山陶业生产合作社、合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