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之无为与生态问题的实例分析.doc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老子之无为与生态问题的实例分析.doc

老子之无为与生态问题的实例分析? ──关於古典的诠释与现代运用的一个尝试 作者按:自1997年到1999年,哈佛大学世界宗教研究中心举办了十次世界?宗教与生态问题的专题讨论会,包括基督教与生态,伊斯兰教与生态,印度教?与生态,儒学与生态等等。本文是作者参加「道家道教与生态」讨论会的论?文,英文原文将发表於哈佛世界宗教研究中心出版的专书中。[1]? 在欧美学术界,宗教与生态问题的讨论已经成为一种新潮,著作很多。这?种讨论的兴起与Lynn?White?Jr.教授1967年在《科学》杂誌发表的一篇论文有?关。[2]该文认为当前世界的生态困境可能与基督教传统有关,因为基督教相?信上帝创造人类並赋予人类管理主宰万物的特权。该文引起科学、宗教、哲学?等各界的热烈反响,也引起非基督教传统对宗教、哲学与生态问题的相互关係?的反思。讨论古代文化的现代意义的文章已经很多,本文的不同是在诠释古典?哲学概念的基础上,试图把古典哲学的现代诠释运用到实际生活的案例分析?中,从而说明古典哲学的概念对现代生活可能产生有益的启示。这种尝试是否?可行,是否有价值,都难作定论,惟愿引起认真的讨论。由於篇幅和读者对象?的考虑,本文关於老子思想的诠释论证较为概括和简单,有兴趣的读者可参看?笔者的《老子(年代新考与思想新诠)》一书[3],关於哲学、宗教与生态问?题的一般关係,也可参看笔者的一篇中文文章。[4]? ?一、无为:有而似无的行为方式? 「无为」是中国古代思想中最模糊的概念之一,包含的含义可能十分複?杂。我们先来从构词的角度分析其语词意义,然後讨论它的可能的哲学意义和?实际的价值取向。? (1)无为:有而似无之为? 就现代人来看,「无」就是没有,因此「无为」就是指「无所作为」。然?而回到古代,情况可能就没有那麽简单。据庞朴先生的研究,在古汉语中,?「无」字源於三个同义字。第一个是「亡」,即有而后无的意思,是有了又失?去,或将来有而尚未达到的状态。这是人们最先认识到的「无」,见於商代的?甲骨文及后来的文献。第二个同义字是「舞」,即指巫师与天地、灵魂沟通的?方式。因此,这个字就是指某物实有但却视之不见,听之不闻。在这里,其含?义可解释为「实有似无」或「有而似无」。作为这个含义的「无」,同样见於?商代的甲骨文以及周朝的钟鼎文。第三个是「无」,与前两个字都不同,是指?绝对的空无、不存在,这是哲学意义上的「无」,出现於战国后期的《墨经》?,〈经说下〉将其解释为「无之而无」,以区别於「有而后无」的「亡」。? 有关「无」的三种意义的确切来源还有待於词源学和考据学方面的进一步?论证。然而,对於古汉语和古代思想具有基本知识的人都不难看出,「无」有?三种含义似乎无须进一步证明。第一个无是最普通的、相对於「有」的?「无」;第三个是与实有无关的抽象概念的「无」。如果採取这两种含义,那?么无为从字面上看即是「无所作为」,而这与老子文本所提供的思想相去甚?远,老子从未主张毫无作为。只有第二个含义「实有似无」最符合老子的思?想。按照「无」的这个意义,无为就可以解释为「有而似无」的行为。「有」?说明无为並不是真的毫无作为,「似无」说明无为之为的特点,即为之於不为?之中。因此,无为也可以称作「不为之为」。[5]? 无为的「为」字,也是古汉语中最常见的字之一。除了用作介词之外,它?最常用作动词。从功能上讲,「为」字在「无为」这个合成词里是作为名词使?用,但保留了其作为动词的含义。「为」最普通的含义就是作为、行为、动作?等,几乎泛指人类一切行为,在不同的语境中又可以随文生义。? 究竟应该如何理解「无为」的理论含义呢?显然,无为是一个否定式词?彚。它的绝对含义是指对某些人类行为,如对过度、残忍、对抗、竞争等行为?的取消或限制,然而无为的概念也具有积极的含义,暗示一种特殊的行为方?式,即「不为之为」或「自然而为」。换言之,就是主张自然、渐进和适度的?行为方式,反对紧张、剧烈、强制性、大规模的活动。前者正是无为精神的体?现,后者则与之背道而驰。? 以现实生活为例,在工业社会中大多数引起环境恶化的活动都显然是违背?了无为精神的。这些活动往往是大规模的、激烈的;与之相反,工业化以前的?生态环境尚没有受到如此严重的破坏,因为人类的行为往往是自然的、渐进?的。过去十几年中,印尼的苏门答腊和加里曼丹的热带雨林大火燃烧不断。人?们常常将火災归咎於刀耕火种的农耕方式,然而,林业专家说,这种传统的耕?作方式是合理的,火清除地面上的杂物,抑制杂草丛生,减轻虫害和疾病流行?的可能,同时燃灰肥沃土地,土地更加松散,有利种植。此外,土著民也不断?改变烧荒地点,约二十年後重回旧地时,森林已经复原。这种传统的农业方式?运作了千百年,並不曾给森林带来災害性影响。真正造成印尼森林大火持续不?断的主要原因是大规模、工业化的烧垦开发。这种毁

文档评论(0)

mwap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