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职业健康安全教育内容.doc
职业安全健康教育
第一节 职业性危害因素
一、来源
二、职业危害因素分类
三、职业危害因素存在的状态
四、 毒物进入人体的途径
五、毒物在体内的过程
六、毒物对人体的危害
第二节 职业病
一、常见职业病
二、职业中毒
三、噪声的危害
四、高温中暑
第三节 职业病预防
一、职业病预防原则
二、职业危害因素的控制
第一节 职业性危害因素
一、来源
1、与生产过程有关的职业性危害因素
主要来源于原料、中间产物、产品、机器设备的工业毒物、粉尘、噪声、振动、高温、电离辐射及非电离辐射、污染性因素等职业性危害因素,均与生产过程有关。
2、与劳动过程有关的职业性危害因素
作业时间过长、作业强度过大、劳动制度与劳动组织不合理、长时间强迫体位劳动、个别器官和系统的过度紧张,均可造成对劳动者健康的损害。
3、与作业环境有关职业性危害因素
① 厂房布局不合理,厂房狭小、车间内设备位置不合理、照明不良等;
② 生产过程中缺少必要的防护设施等;
③ 露天作业的不良气象条件。
二、职业危害因素分类
1、化学危害因素
(1)工业毒物
如铅、苯、汞、锰、一氧化碳、氨、氯气等。
(2)生产性粉尘
如矽尘、煤尘、石棉尘、水泥粉尘、有机性粉尘、金属粉尘等。
2、物理危害因素
(1)异常气象条件
如高温(中暑)、高湿、低温、高气压(减压病)、低气压(高原病)等。
(2)电离辐射
有x、a、β、r射线和中子流 等。
(3)非电离辐射
如紫外线、红外线、高频电磁场、微波、激光等。
(4)噪声。
(5)振动。
3、生物危害因素
皮毛的炭疽杆菌、蔗渣上的霉菌、布鲁杆菌、森林脑炎、病毒、有机粉尘中的真菌、真菌孢子、细菌等。如屠宰、皮毛加工、森林作业等。
三、职业危害因素存在的状态
一般情况下,职业危害因素常以五种状态存在:
① 粉尘:漂浮于空气中的固体微粒,直径大于0.1mm,主要是机械粉碎、碾磨、开挖等作业时产生的固体物形成。
② 烟尘:又称烟雾或烟气,悬浮在空气中的细小微粒,直径小于0.1mm,多为某些金属熔化时产生的蒸汽在空气中氧化凝聚形成。
③ 雾:悬浮在空气中的液体微滴,多为蒸汽冷凝或液体喷散而形成。烟尘和雾又称为气溶胶。
④ 蒸汽:液体蒸发或固体物质升华而形成。如苯蒸气、磷蒸气等。
⑤ 气体:在生产场所的温度、气压条件下散发在空气中的气态物质。如二氧化硫、氮氧化物、一氧化碳、氨气、氯气等。
新修订的《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 的第1部分:化学有害因素》(GBZ2.1-2007)规定了工作场所的339种有毒化学物质,其中粉尘有47种、生物因素有2种和10种物理因素接触的限值。
《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 第2部分:物理有害因素》(GBZ2.2-2007)规定了十一种物理因素的接触限值。
常见部分毒物在车间空气中的最高容许浓度(mg/m3)如下:
一氧化碳 :30 ; 氨:30; 苯 :40 ;
甲醛:3 ; 氯气:1 ; 甲醇:50;
汽油:300; 硫化氢:10; 铅:0.05;
二氧化硅:2; 水泥粉尘: 6;
石棉粉尘:2; 煤尘: 10。
四、 毒物进入人体的途径
1、呼吸道
凡是以气体、蒸汽、雾、烟、粉尘形式存在的毒物,均可经过呼吸道进入人体内。毒物一旦进入肺脏,很快就会通过肺泡壁进入血液循环而被运送到全身。
较大的粉尘大部分可以被鼻毛滤掉,气管上的纤毛可以将沉积在气管壁上的粉尘通过粘液运送到咽部排除,只有较小的粉尘才能到达肺部。粉尘微粒越小,对人体危害越大。
2、消化道
毒物经消化道进入人体的原因:
一是个人卫生习惯不良,手沾染毒物后没有及时用流动的水清洗或清洗不彻底,就进食、饮水或吸烟等进入消化道;
二是由于饮食、水等被毒物污染。
教育员工养成良好卫生习惯,在接触毒物的过程中应严禁饮水、进食、吸烟;工作完毕后必须用流动的水将手冲洗干净;接触毒物的衣物、鞋、帽应放在安全地方,及时清洗干净。
3、皮肤
脂溶性毒物经皮肤吸收后,还需要有水溶性,才能进一步扩散和吸收,所以具有水、脂溶性的物质(如苯胺)易被皮肤吸收。裸露的皮肤出汗时更容易被毒物侵害。
五、毒物在体内的过程
1、毒物的分布
毒物被吸收后,随血液循环(部分随淋巴液)分布全身。当体内毒物达到一定浓度时,就发生中毒。毒物在体内各部位的分布并不均匀,同一毒物在不同组织和器官中的分布也不相同,有些毒物相对集中在某些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初中语文人教八年级上册(统编2023年更新)句子成分划分 教案.docx VIP
- Spark大数据技术实战教程全套教学课件.pptx
- 2024.3.25-深基坑土方开挖专家论证版施工方案,附计算书!115页Word可下载!.docx
- 不同意调岗解除劳动合同通知书.docx VIP
- 《为家乡写人物(风物)“志”》课件--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pptx
- 整本书阅读优质课《格林童话》导读课课件.pptx VIP
- 【精品】金融工程第七版课后习题答案(中文.pdf
- 2024年秋人教版七年级英语上册全册课件:Unit 3.pptx VIP
- 圆管涵结构计算-新规范.xls VIP
- 典型作业风险辨识防范手册(变电分册).pdf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