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兴趣走进文言课堂.doc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让兴趣走进文言课堂.doc

让兴趣走进文言课堂 [摘要] 文言文教学是个老大难领域,投入多收效微。如何改变这一尴尬局面,提高文言文的教学效率呢?孔子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笔者认为,关键在于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才会有内驱力。本文拟从教学观念、教材处理、教学方法和课堂教学形式四个方面谈谈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兴趣的几点教学心得。 [关键词] 兴趣 共振点 课堂创新 语文活动 自主研究 新编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语文》中编排的古诗文作品约占课文总数的40%,足见新教材对文言文之重视。可令人头疼的是,学生对文言文就是提不起兴趣,有些学生甚至产生了畏难情绪和厌恶感。我曾经在本校(重点中学)进行过一次有关文言文教学的问卷调查,其中关于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的数据为,高一段:喜欢文言文的占38.7%,为应付考试学习的占47.5%,实在学不进去的占13.8%;高二段分别为20.2%、62.9%、16.9%;高三段则分别为7.4%、75%、17.6%。这组数据很能说明问题,那就是学生对文言文的兴趣在逐年减弱,并且有将成为学生负担的倾向。那么,如何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使文言文发出它的独特的魅力呢?我认为关键还在教师,作为教师应更多考虑如何充分利用课堂发挥教学的“主导”作用,调动他们思维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对文言文的兴趣。我从高一开始就注重培养学生对文言文的兴趣,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下面,我结合自己的具体的做法,谈谈文言文教学的心得。 以人为本,转变教学观念。 中国的语文教学,一直有一种教师向学生单向灌输的观念。“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是对这种观念经典性的解释。它流传广,影响大,被社会公认为是教师功用最权威的解释。这种教学观念的核心是:把教师理解为传授一方,把学生理解为接受一方;整个教学活动,就是作为传授一方的教师向作为接受一方的学生在知识方面的单向灌输。 在这种观念的支配下,“讲授”成为教师教学活动的主要形式。于是,语文课堂教学课型单调,文言文的课堂更是枯燥乏味,很多教师只重字词落实,不管文章的难易,都逐字逐句翻译、精讲细讲,抓住字词反复比较归纳再结合高考反复地练习。这种教学模式,对于应试,的确成效不凡,但它也导致了一个我们最不愿看到的结果,那就是学生对传统文化精品的神往和亲近之情几乎丧失殆尽。这样的教学,是对学生的主体地位的不尊重,是对学生理解能力的不信任,是对学生创新能力的扼杀,是与当前的素质教育相违背的。 素质教育强调培养人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它是以学生为中心,即以“人”为中心,让学生“学会生存、学会关心、学会学习、学会创造”,把学生培养成“现代人”,以适应现代社会的需要。因此,在文言文教学中,我们必须把学生放在主体的位置,把学生全面而持续的发展作为教育目标,让研究性学习走进文言文课堂,使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自主地学习。实现在文言文课堂上“发展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形成自己的价值观”的教学目标。与此同时,教师还要注重文言文课堂给学生以人文的熏陶。我们知道,选入新教材的文言文作品几乎篇篇是文质兼美、历久不衰的文学精品。,这就需要教师在文言文教学中重视对课文内容和艺术技巧的分析评价,重视对教材中人文精神的挖掘,使字词教学和人的教育很好地融合在一起,这样的文言文课堂是受学生欢迎的。 挖掘教材,寻找共振点 尽管不同版本的高中语文教材在文言文选篇上有所不同,但有一点是共同的,即被选入教材的文言篇目都是千百年来被世人传诵的名篇佳作,内容上能引起读者的强烈共鸣,形式上能唤起读者的浓郁美感。不过,也应该看到:毕竟许多文章有千百年的时间跨度,而学生的人生阅历有限,学生与某些课文的距离感、陌生感也是客观存在的。据调查,很多学生对文言文无兴趣,原因之一便是文言文与学生生活实际相距太远,难以引起共鸣。比如欧阳修的《伶官传序》由过去的史实而引出君主治国之道,令学生感到陌生;袁宏道的《虎丘记》通过写自己六次游览虎丘的所见所闻所感,体现他的“独抒性灵,不拘格套”的主张,学生一时也很难联系。这就要求教师在帮助学生扫清文字障碍后,还要帮助学生缩短与课文内容的距离,消除学生对课文的陌生感。而解决这个问题的突破口就在于找到文章内容与学生现实感触的共振点。这个寻找过程,充满了以联想和想象为主的形象思维活动。虽然人们表达情感的方式不同,但人类的情感是共通的,这就给寻找共振点提供了现时可能性。所以在文言文的教学中,我们就要引导学生充分挖掘教材中的情感因素,再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和阅读经验,使学生与作者和作品的情思产生共鸣。韩愈的《祭十二郎文》,亲情浓郁,悼亡伤逝,令许多略经人世沧桑的成年人潸然泪下,不忍卒读,而涉世未深的学生却难以动容。教学中,我就让学生联系现实生活中的手足之情、母子之情、朋友之

文档评论(0)

mwap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