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现代大学的社会责任.doc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试论现代大学的社会责任.doc

试论现代大学的社会责任 龚 放 【摘要】当代高等教育已经发展成为一个巨型的复杂系统。必须对高等教育机构进行科学分类,对“大学”重作界定,以多样化的高等教育系统应对多样化的社会需求。大学承担的社会责任日趋重大,但它能够和必须承担的社会责任仍然是有限的。大学的主要社会责任是高层次人才培养、科学发现与知识创新;大学为社会服务,基本上是大学的教学、科研活动的合理延伸。大学的社会服务必须界定在一定范围,即“真正学术性的、科学的、适度的服务”,并以大学所特有的方式与途径来实现。 由于学科类别及其结构的差异性,由于学者教授研究兴趣和专业特长的差异性,大学承担并实现社会责任的方式与途径也是千差万别的。为了更好地履行大学的社会责任,大学需要与社会保持一种“不即不离”的关系,大学远离社会、脱离社会固然是错误的;但与社会“零距离接触”同样是不可取的。 一、高等院校必须审视自己的社会责任 在急剧变革和迅速发展的当今社会,大学的地位日趋重要,责任日益重大,这已经是一个不争的事实。与中世纪欧洲“修道院式”的经典大学不同,与19世纪被喻为“象牙之塔”的德国模式大学也不同,现代大学已经被人们视为“新思想的倡导者、推动者和交流中心”、“世俗的教会”、甚至是“仅次于政府成为社会的主要服务站和社会变革的主要工具”。四十年前罗伯特·M·赫钦斯提出大学不应是“一面镜子”而应当是“一座灯塔”时,曾经遭到许多人的非议;然而时至今日,今天这一观点已经逐渐成为从学者到政府官员的共识。1992年,美国伯克利加州大学教授卡斯特把大学称为“信息经济”时代经济发展的“动力源”。他说:“如果说知识信息是新的世界信息经济中的电流,那么,大学就是产生这种电流的‘发电机’之一”。在知识经济社会行将到来之际,大学不再像以往那样被动地“适应社会”,而应当主动适应社会的需要,甚至肩负起“引领创新文化”乃至“导引社会发展”的重任。 迈出“象牙塔”并且步入“社会中心”之后的大学,究竟应当承担哪些社会责任?到底可能承担哪些社会责任?或者说如何才能有效地肩负起自己的社会责任?尚有许多理论误区需要澄清,也有更多实际问题需要解决。诚如两度出任美国哈佛大学校长的德里克·博克所说:“如果大学想充分认识自己在当今社会中的真正作用和目的,那它就必须审视自己的社会责任。” 当大学趋向于内敛、陶醉于清高、漠视社会需求、大有“躲进小楼成一统,管他春夏与秋冬”之势时,这种“审视”应当着重于大学承担社会责任的必要性与紧迫性的探讨;而当大学已经从社会边缘步入中央,所面对的社会需求空前膨胀、急剧增长之际,这种“审视”应当重估大学承担社会责任的价值所在,厘定大学社会责任的边界、层次与缓急轻重。 二、高等院校与社会关系的“阴晴圆缺” 约翰·S·布鲁贝克曾经十分形象地指出:“实际上,公众对(大学)自治的态度在整个历史上像月亮的盈亏一样变化着。”而公众对大学应否自治、自治到何种程度的态度,其实取决于对大学作用与功能的价值判断。布鲁贝克将这种价值判断归纳为“认识论哲学”与“政治哲学”。认识论哲学盛行时,意味着公众认可社会需要大学这样独立、自治的机构存在,它们的主要功能是培养精英人才,传递高深学问,批判现存理论,探索未知领域。而大学“对社会的最令人困扰的问题进行尽可能深刻的思考,甚至思考那些无法想象的问题”,其实就是大学对社会最重要且最有价值的贡献。由于公众认同这一价值判断,同时也是由于当时的大学尚未展示其参与社会事务的巨大潜力(在某种意义上也可以说大学尚未发展其服务社会的能力),公众也就认可大学的清高、独立、自治,甚至“修道院式”与世隔绝的“生活节律”。 将大学这种“生活节律”打破并促使大学从社会的边缘进入中央、同时也赋予大学更多职能、要求大学承担更多社会责任的,首先是德国模式的大学,其次是美国赠地大学的产生。从1810年洪堡创建柏林大学至今,将近二百年的高等教育发展历程,我们看到高等院校与社会关系呈现一个不可逆的趋势,同时有以下特点: 其一,随着新的社会需求不断出现,随着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阶段进入“看来是整个一代人正在叩击高校的大门,要求入学的年代”,高等院校的职能不断拓展,它们所承载的社会责任不断增加。 其二,新的社会危机的出现会强化大学的社会责任感,促使大学学人参与社会、介入社会。最典型的是美国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经济危机频发的时期,以及六十年代美国陷入越南战争泥淖难以自拔、种族矛盾激化、学生运动风起云涌时期。 其三,在六七十年代,大学所受到的压力主要来自于激进的“左派”学生和批评者(例如美国与法国);而进入八十年代以后,这种压力更多地来自于政府与公众的期待(其中不乏不切实际的“期待”)和经济的压力或者说“诱惑”。 其四,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大学介入社会的一个动因在于自身的“合法性危机”——“大学放弃责任还有失去老百姓支持的危

文档评论(0)

mwap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