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平县水土流失综合治理重要意义的探讨.docVIP

富平县水土流失综合治理重要意义的探讨.doc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富平县水土流失综合治理重要意义的探讨.doc

富平县水土流失综合治理重要意义的探讨 吴建军 范俊锋 摘 要 通过对富平县的自然条件及社会经济情况,以及已建成项目的分析,表明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对人民生产生活和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意义 关键词 富平县 水土流失 治理 坡耕地 1.自然条件 1.1地理位置 富平县位于关中中部偏北的渭北高原上,地处石川河与北山之间。南北长47.65公里,东西宽34.45公里,地势东南低,西北高,中部隆起,依次呈现四种地貌类型:黄土台塬、河谷川地、黄土阶地、低山丘陵沟壑,构成全县山、川、塬交汇的地貌特点。海拔高程380-1420.7米,相对高差1040米。全县辖24个乡镇,337个行政村,总人口78.6万人。土地面积1233Km2,耕地面积7.33万hm2。易发山洪泥石流沟道121条。 1.2地质地貌 富平地质构造比较复杂,处于鄂尔多斯地台南边缘,与渭河地堑北边缘的斜坡地带。下伏基岩是由奥陶纪石灰岩组成,经中生代燕山运动和新生代喜马拉亚运动,地台不断上升,地堑断裂下降,断层发育,形成目前的地貌轮廓。北部山区在下伏奥陶纪石灰岩的基础上,覆盖了很厚的第四纪黄土,形成了西北黄土高原的一部分。新构造运动中,大面积垂直上长活动,构造断裂,从而加剧了流失的侵蚀,造成了沟壑纵横,河谷深切,基岩出露的地貌特征,使黄土高原变为目前的梁峁状丘陵沟壑。 1.3水文气象 属暖温带半干旱大陆性季风气候。年均降雨量643mm,最大年降雨量715.8mm,最小年降雨量360.4mm,年内分布极不均匀,6-9月份降雨量占全年降水60.3%。10年一遇3-6小时暴雨量57mm,20年一遇3-6小时暴雨量63mm。局部降雨历时短、强度大、不均匀,洪水特征是暴涨暴落、含沙量大、破坏力强,年径流量98万m3。 1.4土壤和植被 土壤以黄土为主,主要分布在山前阶地、洪积扇前缘。在原生或次生黄土母质上直接耕种熟化而成,土层深厚,土体疏松多孔,质地为中壤,抗蚀能力差。植被以农业栽培植被为主,天然林草植被分布较少。 复杂的地质构造和地貌特征、特定的水文和气象特征以及土壤特性和植被覆盖率低,是造成富平县水土流失的主要诱因,尤其以北部山区最为典型。 2.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成效及经验 2.1治理成效 近些年,国家加大投资力度,开展了山、水、田、林、路综合治理,封育保护,退耕还林效果显著,水土流失情况得到极大的改善。 以金粟流域为例:该项目区位于县城北部,东西长12km,南北宽5km,总土地面积57.66km2,耕地面积3073.65hm2,其中坡耕地1909.05hm2,水土流失面积49.68km2,占总面积的86.2%,其中轻度流失18.1km2,占流失面积的36.5%,中度26.65km2,占流失面积的53.7%,强度4.89km2,占流失面积的9.8%,土壤侵蚀模数为1950t/km2.a,年土壤侵蚀量11.23万吨。截止目前,已治理水土流失面积6.0km2,坡改梯602.19hm2,营造水保林和发展经果林6.0hm2,植物护埂带5.73hm2,修筑田间道路14km,水窖15眼。年有效拦蓄径流50.05万m3,减少泥沙6.04万t。 土壤入渗率提高,涵养水源,防止土地沙化,改善小气候,减轻干旱、冰雹、风沙、洪涝等自然灾害发生的频次和程度。生态环境得以改善,土地资源优势得到利用,促进生态环境的良性循环发展。坡耕地的整治,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提高了粮食产量,扩大了资源的环境容量,提高了群众的经济收入,同时有效的控制了水土流失,实现经济效益和环境改善的双赢,对促进社会进步和可持续发展有深远的意义。 2.2措施及经验 在治理过程中,经过多年实践摸索,积累了大量的经验和教训,水土流失的道路始于分水岭,止于沟口,严格按流域分界,自成系统,所以欲止水,需按流域为单元治理,是水土流失治理的必然。 由于自然条件的影响,我县造成水土流失的主要因素是水蚀和风蚀,在坡度大的地方,也有冻蚀发生,因此主要措施有保土蓄水,提高植被覆盖。主要措施为,坡耕地改梯田、营造水保林和经果林、种草、修建小型水保工程等。 2.2.1坡梯田及小型水保工程 将原有坡耕地改造为水平梯田,修筑地埂,并以植物护埂,就地拦蓄降雨,使其不再冲刷地表,能有效提高土壤养分含量和土壤含水量,护埂采用经济作物,如黄花、花椒等,不但能保护地埂,还能产生经济效益,群众也就不会复耕而毁坏地埂,从而有效的保护田面。在修田的同时,科学规划田间道路,使得农业机械方便的进入地块,耕作机械化,提高效率。道路两边修筑截、排水沟,可以使地表径流汇集流入田块、集雨水窖。截、排水沟以及沟头防护要合理配置,做到小水能拦住,大水有去出。 2.2.2提高植被覆盖率 在15度以上的坡地,以营造水保林和经济林为主,林间空地种草,固土护坡,减少垮塌、溜坡等灾害的发生。同时,经果林和饲草可以

文档评论(0)

docinppt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