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互联网的变化论文.ppt
九一小学 六一班 马妮娜 欧阳欣怡 互联网,即广域网、局域网及单机按照一定的通讯协议组成的国际计算机网络。互联网是指将两台计算机或者是两台以上的计算机终端、客户端、服务端通过计算机信息技术的手段互相联系起来的结果,人们可以与远在千里之外的朋友相互发送邮件、共同完成一项工作、共同娱乐。 一般,网络与网络之间所串连成的庞大网络,则可译为“网际”网络,又音译因特网或者英特网,在九十年代发展初期,因其跨国际性连接之特性,在台湾亦有人称其为国际网络,或国际电脑网络。是指在ARPA网基础上发展出的世界上最大的全球性互联网络。而互联网(英语:international network或internet),在台湾译作网际网路,或称互连网,即是“连接网络的网络”,可以是任何分离的实体网络之集合,这些网络以一组通用的协定相连,形成逻辑上的单一网络。这种将计算机网络互相联接在一起的方法称为“网络互联”。 当今,是一个信息化与数字化的时代,互联网就是一个传递信息的很好的途径。互联网始于1969年,是在美国国防部研究计划署制定的协定下,将美国西南部的大学:加利福尼亚大学洛杉矶分校、史坦福大学研究学院、加利福尼亚大学和犹他州大学的四台主要的计算机连接起来,至此,网络时代正式拉开序幕。如今,我们的生活离不开互联网——中国网民规模继续呈现持续快速发展的趋势,截至2008年6月底,中国网民数量达到2.53亿人。这种势不可挡的发展趋势,令其他通讯产品望而却步。 互联网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我们可以从互联网上查资料——比如说在品德课上,老师有时候会找一些关于课题的视频,让我们观看,既活跃了课堂,有加强了上课的效果。我们可以在联网上聊天——比如说QQ就是我们大家经常用的一个聊天软件,可以增进同学和家人之间的感情,再加上视频的话真的比打电话还方便。在网上看新闻——比如说像新浪网、搜狐网等等,都是很大的新闻网站,从上边看新闻没有局限性,比报纸上的还要多,还很方便,不想报纸还得订阅购买,也不像新闻联播,可以想看什么就看什么。我们可以在互联网上学习——现在有许多学习网站,可以温习课堂上的知识,还可以让我们了解许多课外的内容,丰富我们的业余生活,作为课堂延伸练习。而且现在,足不出户就可以买到物美价廉的东西,像淘宝网、当当网等网站,就可以让我们不出门就能买都方便、便宜且实惠的东西,种类繁多,一点儿也不大商场差,这一系列过程只需要坐在电脑前完成,您就等着送货上门吧!…… 介于这些,我想调查一下互联网的变化与应用。 既然我们说的是互联网,那我们就从网络入手,首先在网上查找资料。之后,制作并向人们发放调查问卷,再统计调查结果。 电脑、笔、网络、调查表。 我先从网络上查找了一些关于互联网的资料,以下是一篇来自中国网上的报道: 中国互联网22年变迁:网络公民社会崛起 新闻中心-中国网 /news 时间: 2009-09-18 责任编辑: 郭晋 如何建立井然有序的网络社会,支持社会进步的力量,正是当前网络社会建设需要探讨的。法新社随着网络实名制的推进,虚拟空间正在成为真实生活的一部分,网络将让民众有条件实现公民的权利与义务。 《国际先驱导报》记者漆菲发自北京 “那一刻,让我们同时在线吧!让服务器挤爆吧!”9月13日下午,网友“大饼”在华商论坛发投票帖,号召大家在该日9点14分共庆“中国网民节”。 在中国网民节官方网站上,中国互联网协会邀请众多网民相聚北京地标建筑——中央电视塔,共同庆祝网民节。 美国《时代》周刊曾将“You(你)”即网民,评选为2006年度人物。在中国,从“孙志刚事件”到陕西“华南虎事件”,网民无一不在其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从中国发出第一封电子邮件,到网络公民身份意识被唤醒,中国网民在冲动与理性中不断成长。 起始只是“梦想家”的天地 之所以选择这一天为“网民节”,是因为在1987年9月14日,北京计算机应用技术研究所发出了中国第一封电子邮件:“Across the Great Wall,we can reach every corner in the world”(越过长城,我们能达到世界的每一个角落),中国人完成了对互联网的第一次具有里程碑意义的触碰。 而互联网真正走入寻常百姓家,则是在1994年4月20日。这天对于普通的中国人来说,互联网不再是遥不可及。中国社科院网络研究学者闵大洪非常看重1994年这个时间节点,他认为,中国真正意义上的网民产生于这一年。同在这一年,长期从事互联网研究、被称为“博客教父”的方兴东,首次在北大发出电子邮件。在他的印象中,2000年前是互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