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来鲁迅作品在世界上的传播.docVIP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百年来鲁迅作品在世界上的传播.doc

百年来鲁迅作品在世界上的传播 2011-09-26 第09版:文学艺术 作者:王家平 来源:学习时报 字数:3655 1909年3月,周树人、周作人兄弟合译的《域外小说集》第一册在东京印行,两个月后《日本及日本人》刊载该书出版的消息:“住在本乡的周某,年仅二十五六岁的中国人兄弟……在东京完成一本名叫《域外小说集》……译文是汉语。”(藤井省三《日本介绍鲁迅文学活动最早的文字》)这是全世界首次对周氏兄弟文学事业的介绍,也是鲁迅作品在世界上传播的开端。 ?? ??百余年来云谲波诡的时代思潮更迭,各接受国的社会政治、文化传统、学术规范等因素,制约着鲁迅在世界上的传播脉络和基本格局,并因之形成了千姿百态的研究学派和学术风格。同时,传送国(中国)时局的变化、社会的转型也对世界各国的鲁迅接受和研究产生着直接和间接的影响。 ??? ?二战以前,除了斯诺、史沫特莱等新闻记者的关注外,鲁迅还没有真正引起欧美知识界普遍的兴趣,特殊的个案是法国大作家罗曼曼罗兰对《阿Q正传》的称赞。1926年2月20日,《阿?Q正传》法语译者敬隐渔给鲁迅的信件转述了罗曼?罗兰的高度评价:“阿Q传是高超的艺术底作品,其证据是在读第二次比读第一次更觉得好。这可怜的阿?Q底惨象遂留在记忆里了。” ???? 1950年代朝鲜战争爆发,西方对被中国新政权奉为文化旗帜的鲁迅产生了研究兴致,当然这些研究显示了“冷战”时代的二元对立思维特征。夏志清的《中国现代小说史》(1961年出版)对鲁迅多有批评,引发苏联东欧社会主义国家学术界的反批评,捷克学者普实克与夏志清的辩论成为当时国际汉学领域的重要事件并产生深远影响,“他们笔锋所及,二十世纪文学文化史的诸多议题纷纷浮出地表,成为日后学者持续钻研的对象。像夏志清对现代文学‘感时忧国’精神的探讨,普实克对现代文学‘抒情性’和‘史诗性’的辩证,影响至今仍然可见。夏志清和普实克分据欧美学术重镇,他们的学生门人各自形成派别”(王德威《海外中国现代文学研究的历史、现状与未》)。 ???? 1960年代后期,美国“越战”带来的灾难促使汉学家们反省自身学术研究的问题。著名的汉学家费正清在1969年发表《70年代的任务》的演讲,认为在进行汉学研究时“我们从西方角度提出问题,并收集证据加以回答,寻找我们所求索的东西,这样做往往有忽视中国实际情况的危险”,费正清对美国汉学中隐藏着的西方中心论进行了反省和自我批判。 ???? 对“冷战”思维的反省,对西方中心论的清算,给20世纪70—80年代以后的西方鲁迅研究开创了新的局面。超越政治意识形态疆域,立足作家作品美学和艺术的研究成果逐渐增多。李欧梵的专著《铁屋中的呐喊:鲁迅研究》(1987年出版)把艺术分析、心理分析与历史分析相结合,成为鲁迅研究领域别开生面的学术成果。 ??? ?1990年代以来西方的鲁迅研究进入了多学科研究方法综合的“文化研究”阶段。从后现代主义到后殖民主义,从西方马克思主义到文化帝国主义批判理论,从民族国家理论到性别理论,再到生态文化理论,各种欧美新理论竞相登场,给鲁迅研究开辟了新的局面。保罗?福斯特在其博士学位论著基础上于2005年出版的专著《阿Q考古学》是新世纪西方鲁迅研究的创造性成果,它采用知识考古学和读者接受学等研究方法,追溯了与阿Q相关的“中国国民性话语”的起源和发展,考察了该话语在建构现代中国民族国家中所起的重大作用。 ??? ?苏联东欧的鲁迅研究与西方形成了对照。苏东社会主义国家动用国家宣传机器向公众普及具有高度革命性的鲁迅形象,而他的高度艺术创造力则几乎不被提及。在苏东国家学者那里,鲁迅对大众的感情、对革命的热情是他们关注的焦点,学者们大多有这样的预设:作为革命战士的鲁迅比作为文学家的鲁迅更能够打动读者。1960年代中苏交恶后,苏东国家对鲁迅的传播因失去了政治动力而趋冷。1968年“布拉格之春”被苏联平息后,严肃的鲁迅研究在苏东国家基本停止。 ???? 苏东鲁迅研究显示出两种研究流派的分野,“一派具有较多的灵活性,另一派则更教条主义”。前者“强调艺术的完整性”,捷克的普实克和苏联的谢曼诺夫等属于这一派;后一派认为“文艺应当服务于政治,而美学标准并不重要”,苏联的波兹德涅耶娃、索罗金等是其代表。索罗金甚至认为,“从《怀旧》开始,鲁迅就学习苏联文学如何处理压迫者与被压迫者之间的关系”(爱伦·埃勃《欧美对鲁迅的接受》)。事实上鲁迅的文言小说《怀旧》作于1912年,远早于十月革命的发生和苏联的建立。可见,教条主义式的鲁迅研究已经到了不尊重历史事实的程度。 ??? ?普实克在苏东学者中是真正充分把握鲁迅作品艺术创造性的学者,他的专著《抒情与叙事:中国现代文学研究》深刻地指出,主体性与抒情性的结合是鲁迅对中国现代小说最大的贡献,这使得他的小说超过了?20世纪初的中国小说。普实克和他的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ziyouzizai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