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半夏配乌头(王付).ppt
Henan University of TCM 经方半夏配乌头(附子)的探索与实践 河南中医学院 王 付 2011年10月 半夏反乌头最早记载见于《神农本草经》,半夏配乌头最早运用见于《伤寒杂病论》。研究经方半夏反乌头的理论依据是什么,目前还没有科学的理论假说;实践经方半夏配乌头辨治疑难杂病,确有良好的治疗效果。根据张仲景设赤丸选用半夏配乌头,以治寒气厥逆;设附子粳米汤选用半夏配附子,以治腹痛雷鸣;设小青龙汤加减中选用半夏配附子,以治咽中阻噎。本文重点探讨半夏配乌头(附子)之间的理论依据与临床实践。 1.探索 1.1古代认识:半夏与乌头(附子)之间的关系,《神农本草经》在半夏条目中指出“反乌头”,在乌头条目下指出“反半夏”;在半夏条目中没有指出“反附子”,在附子条目中亦没有指出“反半夏”。 1.2历代沿袭:当今多种版本《中药学》教材,既根据《神农本草经》论述,又根据乌头与附子同属毛莨科植物,均在半夏条目中设“反乌头、附子”,在乌头、附子条目中设“反半夏”。尔今凡是《中药学》教材,均推崇十八反歌(本草明言十八反,半蒌贝敛及攻乌,藻戟遂芫俱战草,诸参辛芍叛藜芦),这样半夏反乌头(附子)就有了理论依据。 1.3半夏主治、化学成分及药理:《神农本草经》曰半夏“主伤寒寒热,心下坚,下气,喉咽肿痛,头眩,咳逆,肠鸣,止汗。”其有效成分主要是生物碱、半夏蛋白、β-谷甾醇、草酸钙、以及多种氨基酸等;其药理作用主要有镇咳、抑制腺体分泌、镇吐或催吐、镇静催眠、抗生育、抗炎、抗肿瘤、抗溃疡、抗心律失常、抑制胰蛋白酶、降压、降血脂、凝血、促细胞分裂等作用。 1.4乌头(附子)主治、化学成分及药理:《神农本草经》曰乌头“主中风,恶风,洗洗出汗,除寒湿痹,咳逆上气,破积聚寒热。”曰附子“主风寒咳逆,邪气,温中,金创,破癥坚积聚,血瘕,寒湿踒躄,拘挛膝痛,不能行走。”附子为乌头的子根,为家种品种;乌头为附子的母根,为野生品种;其有效成分均以生物碱(乌头碱、次乌头碱、去氧乌头碱、新乌头碱、塔拉胺、川乌碱甲和川乌碱乙)为主;其药理作用均有抗炎、镇痛、麻醉、免疫调节、保护心肌及心血管、抗休克、抗心律失常、抗缺氧、抗癌、抑制胃排空、调节内分泌等作用。 1.5半夏配乌头(附子)是否产生新有毒性:根据二者味均为辛,气均为温热,主治均为寒证,治疗症状均有咳逆等;又根据其所含的主要成分均是生物碱,药理作用均有抗炎、抗心律失常等,并从半夏与乌头(附子)所含的其它成分分析,也未发现其化学成分属于配伍禁忌,也未检测到其化学成分之间能产生新的毒性。再则,半夏、附子其本身就有毒性,若盲目用之必定会增加其毒性;若能根据病证表现而权衡调配用量,用之不仅不会产生新的毒性及不良反应,反而还有良好的治疗作用。可见,解读半夏反乌头(附子)既缺乏中医理论依据又缺乏科学验证依据。 1.6半夏配乌头(附子)之间的用量调配关系:张仲景运用半夏配乌头(附子)没有产生明显毒性且取得良好治疗效果的关键是用量调配。如赤丸[茯苓四两(12g),乌头炮、二两(6g),半夏洗、四两(12g),细辛一两(3g)]中半夏与乌头用量比例是2∶1;附子粳米汤[附子炮、一枚(5g),半夏半升(12g),甘草一两(3g),大枣十枚,粳米半升(12g)]半夏与附子用量比例近2∶1;小青龙汤[麻黄去节,三两(9g),芍药三两(9g),细辛三两(9g),干姜三两(9g),甘草炙,三两(9g),桂枝去皮,三两(9g),五味子半升(12g),半夏洗,半升(12g),若噎者,去麻黄,加附子一枚,炮] 半夏与附子用量比例亦是近2∶1,可见张仲景用半夏配乌头(附子)之所以能取得预期治疗效果且无毒性反应,除了辨证准确外,更重要的是重视半夏与乌头(附子)之间用量比例是2∶1。 2.实践 2.1赤丸治疗血管闭塞性脉管炎 郑某,男,32岁,郑州人。2008年初诊,主诉:在3年前出现间歇性跛行,夜间足部疼痛加重,经检查诊断为血管闭塞性脉管炎,先经西医治疗,效果不明显,又经中医及中西医结合治疗,仍未达到治疗目的,近因病情加重前来诊治。刻诊:间歇性破行,夜间卧床时疼痛加重,两足冰冷,因冷加重,伴有麻木,时有刺痛,舌质淡,苔白腻,脉沉。辨为阳郁寒饮证,治当逐寒散饮,通阳和中,以赤丸加味,茯苓12g,制川乌6g,姜半夏12g,细辛3g,干姜10g,红参10g,炙甘草10g。6剂,水煎服,每日分3服。二诊:两足怕冷略有好转,夜间疼痛未有减轻,以前方制川乌改为生川乌6g,加生草乌6g,6剂,煎药由30分钟增为50分钟。三诊:疼痛较前减轻,麻木基本解除,以前方6剂。四诊:病情稳定,以前方治疗60余剂,诸证悉除。之后,以前方变汤剂为散剂,每次3g,每日3次,治疗3个月,经复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