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殷高宗问於三寿》散札.doc

  1. 1、本文档共2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读《殷高宗问於三寿》散札.doc

讀《殷高宗問於三壽》散札 (首發) 王寧 棗莊廣播電視臺 清華簡五《殷高宗問於三壽》比較難讀,主要是其中的通假字較多,且用語多與傳世典籍不同,難以索解。原整理者對該篇作了比較詳細的注釋,1後來清華大學出土文獻讀書會在《清華簡第五冊整理報告補正》(下簡稱《補正》)又作了部分修正和補注,2但仍有不少難以通讀的地方,故作此文就一些語句談談個人的一些看法,不當之處請方家指正。 1、可(何)胃(謂)厭?可(何)胃(謂)亞(惡)。【2】 原整理者注:厭,同“猒”,足也。 按:《說文》:“厭,笮也。从厂猒聲。一曰合也。”段注:“《周語》:‘克厭天心’,韋注:‘厭,合也。’韋注《漢書敘傳》亦同。按《蒼頡篇》云:‘伏合人心曰厭。’”此為合意、稱心、喜歡之意。 2、少壽畣(答)曰:“吾聞【2】……【3】中壽曰:【4】 按:根據中壽和彭祖的回答句例,此當補文為:“少壽畣(答)曰:‘吾聞【2】[夫長莫長於囗,吾聞夫險莫險於囗,厭非囗,亞(惡)非囗。”高宗乃或(又)問於]【3】中壽曰”。其中有四個關鍵字不可知而已。 3、厭非(必)(臧),惡非(必)喪。【5】 原整理者注:非,疑以音近讀為“必”,韻分別在質部和微部。 《補正》:綜合來看“非”如字讀較好,大意是“藏”、“平”、“富”未必是最“厭”的東西,“喪”、“傾”、“無食”未必是最“惡”的東西,仍從反面入手論述,是一種特殊的修辭。 按:《補正》之理解近是。“非”當依字讀,意思相當於今言“不僅”。“”當即“贓”之或體,《玉篇》:“藏也”,此為蓄積財物之意。“喪”與“藏”相對,為喪失、損失財物之意。蓋人所厭(喜歡)、所“惡(厭惡)”之事甚多,三壽與高宗各舉一物為例說之,而曰“非”,謂非止此一物也。此中壽以財物為例說明之,故曰使人喜歡的不僅僅是厚藏財物,使人厭惡的不僅僅是喪失財物。 4、厭非坪(平),亞(惡)非傾。【7】 按:此亦以“平”與“傾”為對文,“平”為平整,“傾”為傾斜,此是以地勢為例說明,故曰使人喜歡的不僅僅是平整,使人厭惡的不僅僅是傾斜(或傾覆)。 5、高宗乃言曰:“吾聞夫長莫長於【7】囗【8】 按:第8簡首字殘損,尚存一弧形筆畫,疑當為“山”之殘泐,蓋三壽與高宗均用自然之事物為喻,中壽言“風”,彭祖言“水”,高宗則言“山”也。殘存的字形可以與本書《厚父》12簡之“山”類比。 《殷高宗問於三壽》8 《厚父》12 6、吾聞夫險非矛及干,厭非富,惡非亡(無)飤(食)。【8】 按:此三句是說:我聽說危險的東西不僅僅是矛和干(兵器),讓人喜歡的不僅僅是富裕,讓人厭惡的不僅僅是沒有食物。又疑抄手於此筆誤,根據句例,原文當作“吾聞夫險莫險於矛及干”,言兵器乃殺人之物,最為兇險也。 7、句(茍)我與尓(爾)相念相謀,殜=(世世)至於後飤(嗣)。【8】 原整理者注:飤,讀為“嗣”,皆邪母之部字,續也。後嗣,指後繼者。 按:“殜=”當讀為“泄泄”或“洩洩”, 《左傳·隱西元年》:“公入而賦:‘大隧之中,其樂也融融。’姜出而賦:‘大隧之外,其樂也洩洩。’” 杜注:“洩洩,舒散也。”楊伯峻注:“洩本作泄,今作洩者,蓋仍《唐石經》避唐太宗李世民諱改。《金澤文庫》本作泄。”《文選·張衡〈思玄賦〉》:“聆廣樂之九奏兮,展洩洩以肜肜。”舊注:“洩洩、肜肜,皆樂貌。”後飤,馬楠先生認為:“‘後飤’,整理報告讀為‘後嗣’,但‘世世’與‘後嗣’語意重複。疑‘後飤’如字讀,簡【八】‘亡(無)飤’,正是如字讀。《尚書?盤庚上》‘世選爾勞,予不掩爾善。茲予大享于先王,爾祖其從與享之’,‘至於後飤’語意即同於‘從與享之’,謂世世配享。”3言“後飤”如字讀是也,然解釋疑非。“後飤”即吃飯而後,謂耽誤吃飯。這是高宗說一旦我和你們思考、討論問題,就感到非常快樂以至於耽誤了吃飯。 8、我思【8】天風,既(回)或止。吾勉自印(抑)畏以敬,夫(茲)囗。【9】 按:“”字又見清華簡《說命上》第五簡:“說于~伐”,此字以前說法較多,或釋為地名,實應即“圍”之或體,《說文》:“圍,守也”,其字從“宀”與“守”字從“宀”會意正同,“圍伐”即圍而伐之,《公羊傳·襄公十二年》:“邑不言圍,此其言圍何?伐而言圍者,取邑之辭也;伐而不言圍者,非取邑之辭也。”《說命》之“圍”亦此意,故下文言傅說取失仲之邑。此讀為“回”可通,古有“回風”、“廻風”之說,《楚辭·九章·悲回風》:“悲回風之搖蕙兮”,王注:“回風為飄,飄風回邪,以興讒人。”《爾雅·釋天》:“迴風爲飄。”《詩·何人斯》毛傳曰:“飄風,暴起之風。”回風之“回”的後起專字當即“颹”,《玉篇》、《廣韻》:“大風貌。”《文選·郭景純〈江賦〉》:“長風颹以增扇”,李注:“颹,大風貌,音葦。”蓋暴起之風迴旋而大,故引申為大風貌也。末一字殘泐模糊不清,原整理者未釋,《補正》補作“怠”,引馬楠先生云:“‘以敬’下屬

文档评论(0)

shengyp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