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c】论史学社会化.doc

  1. 1、本文档共1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doc】论史学社会化.doc

论史学社会化 所以出现这种尴尬,主要是因为我们虽然不满现状而又不 愿改变甚至无力改变.在专业史学队伍中,把写通俗历史 看做低层次工作的人还大有人在,因此,他们不屑于在此 投入精力.其实,这些人中即使想做好这方面的工作也往 往是力有不逮,难以胜任.习惯于做窄而深的研究,知识 结构单一,文字表述呆板,根本写不出富有史义引人人胜 的历史作品.所以,普及和提高的工作,没有高低贵贱之 分.过去的很多大学问家,除了精深之着,还有不少脍炙 人口,雅俗共赏的通俗之作.在他们那里,学问的高深与 表达形式的通俗易懂浑然天成,有机统一,这才是学问的 最高境界.他们精湛的学术造诣值得我们敬佩,他们高远 的见识和驾驭文字的功夫何尝不是我们的榜样!当我们 知道自己费尽心血写出来的着作只有极少数的读者时,我 们就真的心安理得?当社会需要通俗历史读物时,我们是 否意识到自己的责任? 对通俗历史读物写作抱有偏见的同人们,是到转变自 己态度的时候了,应像张荫麟先生那样,重视历史普及工 作,高悬鹄的,精益求精,创作出美轮美奂的通俗历史作 品,为民众提供优质的精神食粮.写出高水平,富有史义 的通俗历史读物是史学工作者的责任,整个史学界都应当 意识到这一点,并为此而作出各自的努力. 参考文献: [1]章学诚遗书[M].北京:文物出版社,1985. [2]张荫麟.中国史纲[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1999. [3]何炳松论文集[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0:163. [4]白寿彝.中国史学史:第1册[M].上海:上海人民出 版社,1986:28. [5]梁启超.饮冰室合集:专集之九十九[M].北京:中 华书局,1989:11. [6]张荫麟.论历史学之过去与未来[J].学衡,1928, (62). [7]章太炎.章太炎国学讲义[M].北京:海潮出版社, 20o7:6O. 论史学社会化 尤学工 (华中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武汉430079) 史学社会化是历史知识借助生产者的实践和生产者 向社会大众的传播而作用于社会的过程.它在史学与社 会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使历史研究得以走出象牙塔,与 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建立起血肉联系,既可以充分发挥史 学的社会功能,也可以为史学发展注入生机与活力.可惜 的是,史学社会化的道路是坎坷的,很多史家将史学社会 化视为一种不人流的非学术行为,对此不屑一顾.与之形 成鲜明对照的是,社会大众对史学的需求却难以被满足, 各种伪史学纷纷登场,哗众取宠,使人真伪难辨.这种情 况说明,史学社会化作为一个紧迫的理论和现实问题,还 有进一步探讨的必要. 史学家经常会被问三个问题:第一个问题是史学有用 吗,第二个问题是史学有什么用,第三个问题是史学怎样 发挥自己的作用,这三个问题,实质上都是关于史学价值 观的问题.对于第一个问题,史学家通常都会予以肯定的 收稿日期:2010—11—18 作者简介:尤学工(1972一),男,河南周口人,历史系 主任,副教授,历史学博士,从事史学理论与史学史研究. 回答,因为只有肯定史学的价值,才能肯定自我存在的价 值和意义.对于第二问题和第三个问题的回答,史学家们 就显得众口异辞了.有人强调史学的学术价值,认为史学 对历史真相的不懈追求,以及史学自身在此基础上的发展 完善就是其价值和意义所在.有人强调史学的社会价值, 认为应将史学的求真与致用结合起来,求真是其前提和基 础,致用才是史学的价值和意义所在.这种争论长期存 在,凸显了史学家们在史学价值观问题上的深刻分歧. 史学的致用实质上就是史学的社会化.从这个意义 上说,中国古代史学和史家都非常重视史学的社会化.中 国古代史学被称为鉴戒史学,素有经世致用的传统. 在这个传统中,求真与致用本来就是统一的.孔子修《春 秋》,固然强调信则传信,疑则传疑,书法不隐的求真 原则,但其主要目的却在于通过呈现和评价历史,为现实 社会树立秩序与规范的参照.使乱臣贼子惧.对孔子 来说,求真是基础,致用是目的,真与用是统一的.司马迁 作《史记》,厥协六经异传,整齐百家杂语(《史记?太史 公自序》),善序事理,辨而不华,质而不俚,其文直,其事 核,不虚美,不隐恶,被称为实录(《汉书?司马迁传》), 充分体现了史学的求真原则.同时,司马迁宣称,他的实 录主要是为了述往事,思来者,使后人通过认识历史 ? 209? 而认识现实,规戈4未来.这实际上是对孔子《春秋》之旨 的继承与升华.而班固的史学思想具有明确的皇朝意识 和正统意识,他站在儒家的立场上对司马迁多有批评,其 以史立法(《汉书?叙传下》)的意图显而易见.孔子,司 马迁和班固对后世史家的垂范作用非常大,后世史家常以 经世致用为自己的史学追求,如杜佑纂《通典》以施有 政,司马光修《资治通鉴》以求资治,皆为此类.不过, 此时史学社会化的对象与范围,

文档评论(0)

wfkm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