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传统中国人物画的程式化流变.pdf

  1. 1、本文档共2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国美术学院—中国画人物专业—陈曲—浅谈传统中国人物画的程式化流变 第一章 魏晋南北朝时期主要人物画程式 第一节 “线条”的成熟 西方的绘画中虽然也有以线条为主要表现手段的,但与中国绘画相比较而 言,之间存在着显著的差异。以古希腊瓶画为例,瓶画中所表现之人物与动物等 形象均以线条勾勒,但这种线条却是附着在西方的块面化、写实化的造型法则特 别是古希腊罗马高度写实的雕塑造型法则基础上的。之后的西方绘画在发展过程 中注重光线对于物体的作用及焦点透视的运用,注重对事物外形的逼真描绘与刻 画,这都与中国绘画的发展道路截然不同。 宗白华曾说过,“中国古代绘画十分重视线条”,“把形体化成为飞动的线条”, 又说“中国画自伏羲八卦、商周钟鼎图花纹、汉代壁画、顾恺之以后历唐、宋、 元、明,皆是运用笔法、墨法以取物象的骨气”,“终不愿描写‘一个光泉’所看 见的光线及阴影,如目睹的真实立体真景”,而是“集合数层与多方的视点谱成 (1)于是经过长时间的发展加上书法艺术的融入,至 一幅超象虚灵的诗情意境”。 魏晋南北朝时期,具有独立且丰富表现力的线条与人物造型有机地融合起来,形 成了独具特色的中国画审美,人物画也在这一时期走向了成熟。从此,“线条” 不仅成为了此后历代人物画家的基本造型语言,更逐步发展成许许多多具有画家 鲜明审美特点的绘画语言程式。线条由此构成了中国传统人物画艺术的一个极为 重要的特点,成为了区别于西方人物绘画的显著的标志。(如图1、图2) (图1)汉画像石 (图2)希腊陶瓶画 9 中国美术学院—中国画人物专业—陈曲—浅谈传统中国人物画的程式化流变 第二节“密体”与“疏体” 谈到魏晋南北朝时期最具影响力的画家首先当属顾恺之。顾恺之之所以在 历史上享有盛誉,最主要的原因就在于他人物画方面所取得的伟大成就。从存世 的摹本如《洛神赋图》(图3 )、《女史箴图》、《烈女仁智图》等作品中,可以直观 的反映出顾恺之人物画艺术的特点,特别是他对于线条的把握与运用。顾恺之所 绘线条多细劲绵长、圆转而又飘逸,这既与汉代帛画上人物的线条品格一脉相承, 又吸收了同时期的书法笔法,从而形成了他在作品中描绘众多人物形象、衣纹时 所采用的细劲而又绵长,圆转又飘逸的线条。后人形容此线条如“春蚕吐丝”、 “春云浮空,流水行地”,并在总结白描手法时将其称为“铁线描”。《历代名画 记· 论顾陆张吴用笔》中形容“顾恺之之迹,紧劲联绵,循环超忽,调格逸易, 风趋电疾,意存笔先,画尽意在,所以全神气也。”顾恺之在论著中强调刻画人 物要“以形写神、传神写照”,然而要想做到这些,则必须做到对人物风貌仪容 的生动刻画。顾恺之之所以能达到“得其神”,与他所特有的线条特点是分不开 的。在顾的笔下,线条的美感与人物的神态、服饰相结合,如他在《魏晋胜流画 赞·小烈女》中所著“服章与众物既甚奇,作女子尤丽衣髻,俯仰中,一点一画 皆相与成其艳姿”,以及在《魏晋胜流画赞·醉容》中所道“作人形,骨成而制 衣服幔之,亦以助神醉耳”,通过“在衣褶的飘洒流动中,以各式线纹的描 法表现各种性格与生命姿态”。(2) 人物画线条由此具备了传达情感的功能。 顾恺之人物画的另一个特征,就是他的“密体”风格。张彦远在《历代 名画记》中曾道:“若知画有疏密二体,方可议乎画。”而《洛神赋图》、《女史箴 图》中所采用的线条构成就是“密体”风格的代表,那种如春蚕吐丝般连绵不断、 悠缓自然的线条,既细密连绵又刚健疏朗,使得画面既“格体精微”又具有高古 的风貌,而这高古的风貌也成为了顾恺之人物画风格的最重要特征。 (图3 ) 顾恺之 《洛神赋图》(局部) 另一位“密体”风格代表人物就是陆探微。张彦远称“陆探微师于顾恺之”, 后世更将顾、陆并称,同归于“密体”风格

文档评论(0)

zaqxsw1230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