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中考物理复习课件(压强和浮力).ppt

  1. 1、本文档共4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013中考物理复习课件(压强和浮力).ppt

2013中考物理复习课件 压强和浮力 一、压强 1、压力与压强 2)、压强 (1)压强是用来反映压力作用效果的物理量。 (2)概念: (3)公式: P:压强, 单位:帕(Pa) F:压力, 单位:牛顿(N ) S:受力面积, 单位:米2 ( m2 ) 一、压强 (4)、增大、减少压强的方法 由压强公式P=F/S可以看出,压强的大小不仅与压力的大小有关,还与受力面积有关。 在压力一定时,压强与受力面积成反比; 在受力面积一定时,压强与压力成正比。 二、液体的压强 1、液体压强的特点 液体内部任何地方、任何方向都存在压强; 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在同一深度的各处各方向的压强相等。 液体压强还与液体的密度有关,在深度相同时,液体密度越大,压强也越大。 二、液体的压强 2、公式: 注意: (1)液体内部压强是由于液体的重力产生的,要与外加压强相区别; (2)液体内部压强只与液体的密度和深度有关,而与容器的形状、大小以及液体的总重和体积无关; (3)公式中的深度是指某点到液面的竖直距离,而不是到容器底面的距离 二、液体的压强 3、连通器 (1)概念: 上端开口,下端连通的容器叫连通器。 (2)特点: 连通器里如果只有一种液体,在液体不流动的情况下,连通器各容器中的液面高度总是相同的。 四、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在气体和液体中,流速越大的位置压强越小。 五、浮 力 2、阿基米德原理 (1)内容: 浸在液体里的物体受到液体对它竖直向上的浮力,浮力的大小等于物体排开的液体所受的重力。阿基米德原理也适应于气体。 (2) 公式: F浮=G排=m排g=ρ液V排g 五、浮 力 3、浮力的计算: 1、F浮 =G -F 2、 F浮 = G排 = m液 g = ρ液 gV排 3、 F浮 = G物(漂浮或悬浮) 五、浮 力 4、物体的浮沉条件 浸没在液体里的物体受重力和浮力的作用,它的浮沉决定于浮力和重力的大小比较。 ①当 时,物体上浮; ②当 时,物体下沉; ③当 时,物体悬浮或漂浮 五、浮 力 5、浮力的应用: 潜水艇:上浮和下沉靠改变自身重来实现 气球和飞艇:上升和下降靠改变体积来实现 轮船:排水量指满载货物时排开水的质量m排 密度计:利用漂 浮的条件 * * 压强 固体的压强 压力: 垂直压在物体表面上的力 压强 定义: 物体单位面积上的压力叫压强(p) 决定因素:压力,受力面积 公式:p=F/S 单位: Pa 1Pa=1N/m2 增大和减小压强的方法 应用 液体的压强 液体压强的特点(略) 液体压强的计算: P= ? g h 液体压强的应用: 连通器 流速与压强的关系: 流速大的位置压强小 气体的压强 产生(略) 测量: 托里拆利实验 气压计 浮力 浮力的计算: 物体沉浮的条件 比较浮力与重力的大小 比较物体密度与液体密度的大小 阿基米德原理 实验: 原理的推导 应用 压强和浮力 应用 飞机的升力 1、压力与重力的区别和联系: 图(1)放在水平地面上的物体对水平面压力(F)和重力(G)的关系 图(2)放在斜面上的物体对斜面的压力(F)和重力(G)的关系 图(3)物体对墙面的压力(F)和重力(G)的关系 结合下图从力的三要素比较,可试着画出压力和重力的示意图 一、压强 图(1) 图(2) 图(3) G F F G F G 注:物体放在水平面上时,压力大小等于重力大小。即: F=G 其它时候不一定等于物体重力。 物体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叫做压强 P= F/S 例1、有一块砖,质量为2.6千克,体积为24cm×12cm×6cm,当怎样放置时对地面产生的压强最大?最大为多少? 甲 乙 丙 √ 3611Pa 一、压强 P = ρgh (3)船闸 1、 右表是某同学研究液体压强的部分实验数据记录: ①比较第1、2、3次实验数据可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比较第1、4、5次实验数据可得: —————————————— ————————— ③比较第2、6次实验数据可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docindpp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