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设检验中两类错误的成因.pdfVIP

  1. 1、本文档共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假设检验中两类错误的成因.pdf

维普资讯 假设检验中两类错误的成因 发生概率及其相关问题 以单个总体均值检验为例 李文华,雷金星 (广西师范大学 政管学院,广西 桂林 541001) 摘 要:本文以单个均值检验为例,首先分析了统计检验中两类理论错误发生的原因:Ot错误由 实际推断原理引起;p错误由逻辑谬误引起;之后,分别计算了它们发生的概率大小并与之相关的问 题做出了解释;在此基础上,笔者简要说明了“否证”思想在实证研究中的合理性。 关键词:两类错误;原因;概率;“否证” 中图分类号:0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6487(2005)02-0117—03 解释,这种解释是相关解释而不是因果解释。这种思想认为 1 问题 的缘起 科学研究的目的不是实证一个理论,而是竭力去否证~种猜 想。 如果运用定量的方法来研究社会现象之间是否存在差 “在统计检验中,会犯无法避免的错误”,这是事实。但它 异,需要借助统计学中假设检验这个手段。统计检验的假设 不是我们视而不见的理 ,而是学术懒惰的借 口。本文的宗 形式为: 旨就是以单个总体均值的检验为例,针对如下几个问题试图 虚无假设(原假设)rio:事物之问不存在差异; 作出回答: 研究假设(备择假设)H.:事物之间存在差异。 1、在统计检验中,为什么会出现错误Ot与B错误? 在给定的显著性水平下,当反映事物的数据之间不存在 2、分别怎样计算出现这两种错误出现的概率? 显著性差异时,则 接“受”虚无假设,拒“绝”研究假设,即认为 3、如何理解Ot错误和B错误之间关系的一些命题? 现象之间的差异是不存在的;当数据之间存在差异时,则 “不 4、统计检验为什么首先关注的是虚无假设,而不是研 拒绝”研究假设,“拒绝”虚无假设,即认为现象之间的差异是 究假设? 存在的。细心的读者也许察觉到了上面这段话语中用词的微 统计检验为科学研究特别是实证研究所提供的不仅仅 妙:在数据没有显著性差异的时候,研究者可以果断地 “拒 是数据处理的手段本身,更为重要的是,它可以为研究者和 绝”研究假设而 接“受”原假设;但是,在数据存在显著性差异 读者树立科学的观念、端正科学的态度、审视研究的结果尽 的时候,研究者却谨慎地 “不拒绝”研究假设。在后面这种情 到一份责任。这正是本篇论文的意义所在。 况下,为什么不干脆 接“受”研究假设呢?还有一个问题,研究 者的目的是探寻事物之间的差异,为什么把研究假设放在原 2 a 错 误和 13错误 产生 的原 因 假设之后呢?或者,研究者为什么首先关心的是虚无假设呢? 也许,在一些研究者看来,以上问题似乎显得多余,甚至有人 Ot错误和B错误都是相对于虚无假设而言的。Ot错误又 认为这是统计检验中心照不宣的约定和共识。然而,在笔者 叫弃真的错误,弃真就是否定了研究总体的未知均值的真实 看来,这些问题并非空穴来风。第一个问题与统计检验中可 状态。把实际上为真的虚无假设拒绝了。p错误又叫纳伪错 能会犯两种类型的错误有关。在统计检验中,不管研究的过 误,纳伪就是接受了未知的不真实状态,把错误的虚无假设 程多么完美,都不可避免的会犯Ot错误或者B错误,当然对 当成了真。抽象的定义可以通过如下统计检验实例来具体 一 个具体的研究而言,只可能犯其中之一。这是我们为什么 化。Ill 谨慎的用 “不拒绝”而不是 接“受”的直接原因。至于第二个问 例子:一个公司有员工3000人(研究的总体)

文档评论(0)

docinppt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