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无机复合材料中的界面问题.docVIP

  1.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p无机复合材料中的界面问题.doc

更多资料请访问精品资料网() 更多企业学院:/Shop/ 《中小企业管理全能版》 183套讲座+89700份资料 /Shop/40.shtml 《总经理、高层管理》 49套讲座+16388份资料 /Shop/38.shtml 《中层管理学院》 46套讲座+6020份资料? /Shop/39.shtml 《国学智慧、易经》 46套讲座 /Shop/41.shtml 《人力资源学院》 56套讲座+27123份资料 /Shop/44.shtml 《各阶段员工培训学院》 77套讲座+ 324份资料 /Shop/49.shtml 《员工管理企业学院》 67套讲座+ 8720份资料 /Shop/42.shtml 《工厂生产管理学院》 52套讲座+ 13920份资料 /Shop/43.shtml 《财务管理学院》 53套讲座+ 17945份资料? /Shop/45.shtml 《销售经理学院》 56套讲座+ 14350份资料 /Shop/46.shtml 《销售人员培训学院》 72套讲座+ 4879份资料 /Shop/47.shtml 复合材料中的界面问题及其对性能的影响 王衡 乐斌 魏晓雪 倪杰 温锦生 陈亮亮 赵轶群 周绍鑫 黄敏 [清华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系, 北京 100084] Ⅰ 引言 复合材料一般是由增强相、基体相和它们的中间相(界面相)组成,各自都有其独特的结构、性能与作用。增强相主要起承载作用;基体相主要起连接增强相和传载作用;界面是增强相和基体相连接的桥梁,同时是应力的传递者。[1] 复合材料界面问题的系统研究始于60年代初期。1962年美国材料咨询委员会(MBA)成立了一个研究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界面的专业组。此后,复合材料的界面问题的研究引起了许多研究者的注意和兴趣。[2] Ⅱ 复合材料中的界面[2]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到底什么是复合材料的界面。组成复合材料的几相材料中(至少有两相),一般有一相以溶液或熔融流动状态与另一相或其它相接触,然后进行物化(固化)反应使相与相之间结合在一起。而两相互相作用的结果即生成复合材料的界面。因此界面并不是单纯的一个几何面,而是一个过渡区域。一般来说,这个区域是从与增强物内部性质不同的那一点开始到基体内与基体性质相一致的某点终止。该区域材料的结构与性能不同于两相组分材料中的任一相,称此区域为界面相或界面层。 复合材料中界面相的形成机理一直是人们关心的问题,目前主要有以下六种理论对此做出解释:化学键合理论、浸润—吸附理论、扩散作用、弱界面层理论、静电作用和机械作用。 界面的微观结构包括界面的组成和结构,界面区的成分及其分布,近界面基体一侧的位错密度及其分布等,复合材料的界面会受到温度、与基体和增强剂结构性能匹配度等各种因素的影响,而且这些因素的影响作用几乎是决定性的。测定界面性能的方法主要有单丝拔出试验、微脱粘试验、微键强测试以及微压痕试验、双悬臂梁法等非直接方法。 界面对复合材料的性能具有很大的影响,如刚度、疲劳、裂纹及韧性等重要力学参数。以下我们主要以几个例子来具体说明无机复合材料中的界面问题及对性能的影响。 Ⅲ 晶须增韧陶瓷基复合材料中的界面问题 复合材料中,界面结合力τ(f/m) 图2展示了经过处理后的晶须的断面状态。从图2A的纵断面上,可以观察到晶须周围形成了颜色更加明亮的均匀表面层;从晶须的横断面上,可以观察到晶须内部形成了同心圈状结构。晶须中心(内圈)的位错线终止在晶须的内圈与外圈的界面上。成分分析表明,晶须的外圈中含有5%的界面改性元素(代号M)。M组分在内圈却少于2%,而且还可能是分析斑点过大引起的分析误差。从横断面的状态可以看出,M圈层的存在保护了β-SiC晶须不出现一般烧结过程中容易产生的β-α相变现象。 将特殊处理后的国产晶须加入到氮化硅陶瓷刀具材料中后,复合材料的韧性得到了明显的改善。图3和图4是加入晶须前后的氮化硅刀具材料的断裂状态对比。当材料表面受到金刚石压头的挤压而形成维氏压坑时,一般顺压坑对角线形成裂纹。未加入刀具材料,受压后立即形成直而长的裂纹,而加入晶须后的材料受压后,形成的裂纹短而不规则,呈折线状。右侧是两种材料中裂纹延伸的形态,两者显示明显的差异。由此得到结论是,具有良好界面的晶须在刀具氮化硅材料中引起了裂纹的偏转,更多地吸收了断裂能,增加了材料的断裂韧性。 Ⅳ 纤维增强陶瓷基复合材料中的界面问题 纤维增强陶瓷基复合材料中,纤维的脱粘与拔出同纤维与基体间的界面特性密切相关,为了使复合材料具有优异的力学性能,复合材料必须满足以下基本条件: (1) 纤维与基体间界面结合强度适中 (2) 纤维与基体间的物理相容性好 (3) 纤维与基体的化学相容性好 由于高温(800~2000℃)处理是纤维与基体之间产生结合强度的必要过程,

文档评论(0)

整理王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