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XX煤业有限公司带压开采下组煤综合防治水方案(DOC页).doc
铁新煤业有限公司
带压开采下组煤
综合防治水方案
编 制:
生产矿长:
安全矿长:
机电矿长:
总工程师:
矿 长:
能源公司总工程师:
日 期: 2010.3.26
铁新煤业有限公司
带压开采综合防治水方案
一、矿井基本概况
1、矿井地理位置、范围、自然地理
铁新井田位于霍西煤田北部灵石县两渡镇太西村—闫家山村—新庄一带,行政区域划属灵石县两渡镇,地理坐标:东经11°44′27″~111°46′45″,北纬36°56′10″~36°57′52″,井田面积9.5Km2。铁新井田东侧1Km处有南同蒲铁路干线通过,井田距最近的火车站3Km,距灵石车站12Km,由此可达全国各地,另外与南同蒲铁路并行的大运国家二级公路于90年正式通车,大运高速公路已经全线通车,最近入口点灵石站,距井田10Km。各县、乡、镇之间亦有公路或简易公路相通,交通可称方便各可采煤层的层位、厚度、结构、可采范围已查明,井田内9、10(10+11)、11号煤层属主要可采稳定煤层,1、2、3、5号煤层属局部可采不稳定煤层。各可采煤层的煤质特征和变化规律已查明,煤类已确定。其中,1、3号煤为焦煤,2、5号煤以焦煤为主,局部为肥煤,9号煤为焦煤,10(10+11)、11号煤以焦煤为主,局部为瘦煤。、矿井开采水平、开拓、开采方式、采煤方法
矿井设计两个水平:采煤方法为走向长壁式全部跨落法。采煤工艺主要为高档普采和薄煤层综采机组。
井田内有三种类型含水层即:第四系全新统孔隙含水层、砂岩裂隙含水层、石灰岩岩溶裂隙含水层。
① 第四系孔隙含水层
分布于较大沟谷中,含水层主要为砂、砂砾、卵石层,一般呈条带状分布,含孔隙水与地表水系及大气降水关系密切。
② 砂岩裂隙含水层
井田内二叠系砂岩含水层较多,但对煤层开采有影响的主要为K8砂岩至1号煤顶板砂岩,是开采1号煤的直接充水含水层。该层段砂岩以中、细粒砂岩为主,裂隙不发育。据T8号孔及曹村井田20-3号孔、井田东南侧崔家沟井田崔2-1、崔2-4号孔、河溪沟井田河101号孔抽水试验,单位涌水量0.000024~0.0144L/s.m,渗透系数为0.000169~0.0326m/d,水位标高+674.20~+796.96m。
③ 石灰岩岩溶裂隙含水层
a、太原组石灰岩岩溶裂隙含水层
K4石灰岩含水层是7号煤的间接顶板,为直接充水含水层。厚度3.50~7.00m,平均5.71m,岩性为生物屑泥晶灰岩。
K3石灰岩含水层是8号煤的直接顶板,7号煤的间接顶板,为直接充水含水层,厚度3.63~7.88m,平均5.20m,岩性为生物屑泥晶灰岩。
K2石灰岩含水层是9号煤的直接顶板,为直接充水含水层,厚度6.06~11.62m,平均8.56m。为生物屑泥晶灰岩,中、上部含有隧石结核或透镜体,局部溶孔及裂隙发育。
本组主要含水层为上述 K2、K3、K4石灰岩,含溶蚀裂隙水,富水性弱。据T8号孔及曹村井田18-2、20-3、24-l号孔、崔家沟井田崔2-1号孔、河溪沟井田河101、河2-2号钻孔抽水试验,单位涌水量0.000088~0.326L/s·m,渗透系数为0.00031~3.299m/d,水位标高+544.57~+728.58m。据简易水文观测,除T8号孔外,其余钻孔遇K2、K3、K4因石灰岩均有不同程度的漏水现象。
2、井田隔水层分布厚度、岩性组合及变化规律
井田内各含水层之间有良好的隔水层,当隔水层完整性、连续性未被破坏时,完全可以隔离上下含水层之间的水力联系。
石炭、二叠系含水层之间的隔水层,由泥岩、砂质泥岩、粉砂岩及不稳定的簿层砂岩组成,厚度大。从岩性厚度分析,完全可以阻隔各含水层之间的水力联系。
10(10+11)、11号煤~中奥陶系顶面隔水层段,为太原组底部岩层和本溪组岩层,由泥岩、砂质泥岩、粉砂岩、簿层砂岩及石灰岩、铝土泥岩组成,厚度27.40~28.80m,平均28.33m,构成太原组含水层与峰峰组含水层间的隔水层。
峰峰组一段隔水层段,由泥灰岩、角砾状泥灰岩、石膏等组成,据邻区资料,该隔水层能起到良好的隔水作用。
3、充水因素分析
开采上组煤时,矿井充水因素为其上覆砂岩裂隙水。但该含水层段裂隙不发育,补给条件差,地下水以静储量为主,矿井开采初期涌水量稍大,中期随着开采时间的延续,矿井涌水量有逐渐减小的趋势。
开采 9、10(10+11)、11号煤层时矿井充水因素主要为太原组K2石灰岩地下水,其次为K3、K4灰岩,K2石灰岩岩溶裂隙发育和富水性在平面上分布具有不均匀性,但补给条件较差,因此一般对煤矿开采不会造成很大威胁。奥灰水位标高 +544~+554m, 10(10+11)、11号煤层底板标高+350~+500m,奥灰至10(10+11)、11号煤层隔水层厚度28m左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