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闲置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新型吸附剂对氯乙烯单体中水分的脱除.pdfVIP

新型吸附剂对氯乙烯单体中水分的脱除.pdf

  1. 1、本文档共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新中化工杯”优秀论文交流会 新型吸附剂对氯乙烯单体中水分的脱除 李群生+,李胡 (北京化工大学化学工程学院,北京100029) [关键词】氯乙烯单体;吸附剂;脱水;变温变压 VcM [摘要】介绍了新型吸附剂变温变压吸附技术回收氯乙烯单体中水分的原理及工艺流程,对20万∥a 进行深度脱水处理,试验结果为VcM的含水质量分数由700阻g/g下降到20一50斗g/g。该技术脱水能力强、效率 高,生产过程中无“三废”排放,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PVC是由氯乙烯单体(VcM)聚合而成的热塑因此,能否有效脱除VcM中的水分对PVc生 性高聚物,工业生产主要采用悬浮法、乳液法、本体 产至关重要,也是目前Pvc行业面临的共同问题。 法、溶液法以及衍生发展的微悬浮法。在PVc生产 2 技术原理 中,VcM的质量直接影响树脂的品质,其单体生产 2.1新型吸附剂脱水的原理 成本也直接影响PVc的经济效益。VcM中的水含 新型吸附剂是一种具有立方晶格的硅铝酸盐化 有铁离子和酸,容易造成设备腐蚀和VcM自聚,对 合物,并通过改进与提高,可形成直径均匀的微孔结 PVc的白度和热稳定性都有很大的影响,含水质量 构,这些孔穴能把比其直径小的分子吸附到孔腔的 分数指标为≤100斗g/g,而引进的糊状PVc装置则 内部,并对极性分子和不饱和分子具有优先吸附能 要求VcM含水质量分数≤40斗g/g…。 力,因而能把极性程度不同、饱和程度不同、分子大 目前,国际上VcM脱水技术主要有固碱干燥小不同及沸点不同的分子分离开来。由于水和 器脱水和变温变压吸附脱水,但前者的固碱消耗量 VcM分子直径大小不同,水分子可以进入新型吸 较大,脱水后VcM含水质量分数仍然在500~600 附剂内部,并被新型吸附剂对水的强极性吸引作用 斗g/g口1,不能满足高质量pVc生产的需要;而后者吸附到其内部,而VcM分子则被阻挡在外,从而实 则脱水效果非常理想,并且更加环保。 现对水与VCM的选择性吸附分离。 笔者利用新型吸附剂变温变压吸附原理,对 新型吸附剂脱水与其他方法相比主要具有以下 20万∥aVcM进行吸附脱水处理,效果显著,不仅 特点。 提高了pVc产品品质,同时增加了企业的经济效 (1)产品质量高,脱水能力强。 益。 (2)能耗较低。 l VCM中水分的影响 (3)操作简便,可以全过程采用自动化控制。 VCM中的水分能够水解由氧与VcM生成的 (4)因采用新型吸附剂脱水是个物理过程,整 低分子过氧化物+,产生氯化氢(遇水变盐酸)、甲酸、 个过程不会产生有毒化学物质,不会引起环境污染 甲醛等酸性物质。根据相关资料¨·,对生产造成的 和造成“三废”排放问题。 影响主要有以下3个方面。 (5)使用寿命长。 (1)容易使钢设备腐蚀。 2.2变温变压吸附的原理 (2)生成Fe3+,将使聚合后的树脂色泽变黄或 吸附的过程可分为4步。①吸附质从流体主体 生成黑点杂质,并降低PVc的热稳定性。 通过分子扩散与对流扩散传递到吸附剂颗粒的外表 (3)引发VcM自聚,生成聚合度较低的PVc,面,简称外扩散过程。②吸附质通过孔扩散从吸附 造成塔盘部件的堵塞而被迫停产处理。 剂的外表面传递到微孔结构的内表面,称为内扩散 [收稿日期】2014一03—10 【作者简介】李群生(1963一),男,河北邢台人,教授,从事传质与分离工程技术研究

文档评论(0)

wuhuaiyu00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