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4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7.3.1前言
项目背景
SP港区位于长江三角洲和台、温、闽经济板块连接处,地理位置优越,港口资源丰富,临港产业发展较快,集疏运条件日趋完善,发展前景广阔。SP港直接经济腹地主要为A县、B及周边县市部分地区,是“某海湾次经济圈”的最东端。在新一轮的《N港口群港区总体规划》中,明确了SP港是N港口群的重要组成部分,是A地、B地及周边县市经济社会发展和临港产业发展的重要依托的重要地位,应具备运输组织、装卸储存、临港工业、客运等多种功能,逐步发展成为集客货运输、工业开发、海洋渔业为一体的现代化多功能港区。【网络及二手资料】
然而,目前××港也存在航道通航等级低,集疏运条件滞后,码头建设小、多、散、乱,岸线利用效率不高等问题,临港工业、综合物流产业还没有发展起来,港口对区域经济的支撑作用相当有限,距离总体规划所要求的战略目标还相去甚远。随着腹地区域经济,尤其是N市经济的快速发展,临港工业的兴起,对港口的综合开发利用和集约化运营的要求日益强烈。【目的地调查】
项目宗旨
本项目立足区域经济发展特点,以提高区域产业群整体竞争力、提升港口服务能力、打造突出特色农渔品牌为目标,在N港口群总体规划基础上,规划建设以临港产业和特色农渔产业为重点的SP港物流园区,强化SP港对区域经济发展的支撑和保障作用。
项目规划年限
考虑到《N港口群总体规划》对SP港的功能定位,以及SP港所在区域经济腹地和区域经济产业发展特点以及SP港规划建设、码头岸线的利用现状,本项目规划研究年限定为2010年~2050年,近期规划为2010年~2020年,中期规划为2020年~2030年,远期规划为2030年~2050年。
项目规划总体思路
本项目依据《N港口群SP港区总体规划》对SP港的定位,运用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式,从研究SP港腹地经济、政策、交通、技术和社会环境等区域发展环境分析入手,结合腹地产业结构、物流市场现状,进行物流园区辐射周边的物流需求分析与物流供给分析,运用适应度函数进行经济腹地的物流需求与供给的适应度分析。在此基础上,基于区域产业结构发展方向及经济发展的特点,结合国外物流园区发展经验,分析研究SP港物流园区的战略目标和功能定位,针对SP港水产品和农产品生产的特色,结合SP港总体规划确定物流园区的功能规划,并结合宗地状况进行物流园区的空间布局。
在规划方案设计之后,结合国内外物流园区发展经验,提出SP港物流园区开发运营模式,规划信息平台,并对项目可能造成的环境影响进行了分析。最后,对项目实施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关的建议。
7.3.2 区域发展环境分析
经济环境分析
区域经济发展特点
B县以模具、文具、灯具、汽配等为支柱产业,前些年对遍布各乡镇的工业区进行整合,工业发展重心和产业布局重点定位在县城和县城以北的A县港底部区域,更接近N历来是作为农业、渔业产业来定位发展A县以针织、造船、电气和机械制造为主导产业,已于年先期开工建设的地方沿海高速将于明年建成通车。A县从交通末端变成了枢纽,融入N半小时交通圈。为此,县委、县政府提出了全面融入N和杭州湾经济圈,将发展的重心定位在环A县港南岸县城以北区域,将定位在发展船舶和石化产业等。目前船舶工业发展势头强劲,已形成重要的船舶制造基地,今年仍以30%的增长率产出。但,南岸占3/4的份额,北岸1/4份额。县已形成了以橡胶制品、工艺品和机械制造为主导产业,船舶等临港产业为后发产业的发展格局。在产业布局上沿海湾一字拉开,布设了核电、火电、石化、造船等。
S海湾是个马蹄状的区域,两岸交通很不方便,由于没有大桥连接,虽近在咫尺,有的甚至能看到对岸,却要绕一大圈,从而影响了两地的交往交流。沿湾两岸也没有形成环线沿湾公路,两岸各自处于相对封闭的一个区域。随着地方(沿海)高速海湾大桥的规划建设,拉近了海湾区域至N的距离,成为接轨长三角产业带、环杭州湾产业带的最前沿区域,接受发达地区产业转移和产业辐射的程度进一步加强。同时,随着工业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用地将进一步趋紧。在国家宏观调控的大背景下,海湾地区有大量符合国家土地政策的园地和可围垦的滩涂,以及宝贵的不可多得的岸线资源,这为承接发达地区产业转移和落户临港产业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A县 B县 S县 A县 B县 S县 A县 B县 GDP(亿元) 57.84 159.65 161.28 69.27 192.85 194.41 81.89 220.62 217.93 一产比重(亿元) 10.68 28.03 17.93 11.48 29.43 20.03 13.82 33.30 22.86 二产比重(亿元) 23.9 75.06 90.73 30.03 97.24 112.49 35.32 109.73 124.10 三产比重(亿元) 23.26 56.56 52.62 27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