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三十年来当代中国婚姻家庭史研究述评
三十年来当代中国婚姻家庭史研究述评作者:张志永????文章来源:秘书处????????更新时间:2009-10-25?1978年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国内学术界开始复苏,逐渐摆脱了以阶级斗争为核心的教条式研究方法,加之国、内外学术交流日益密切,海外相关研究的理论、方法和技巧等传入大陆,社会史研究勃然兴起,其中婚姻家庭史是主要的一个内容,历史学、社会学、人类学、妇女学乃至民族学等学者都从各自的角度对其进行了大量研究,出版了许多富有创见性的论著。本文以历史学方面研究为中心,对近30年来婚姻家庭史的研究作简要评述。
一、研究概况
婚姻家庭制度反映了社会的伦理道德、价值观念、人际关系、社会心理的演变与趋势,它随着社会生产方式的发展而变革,也最能体现社会历史的进步和发展,故婚姻家庭变革成为了社会变迁的重要外在表现形式,是社会变革的指示器。改革开放以来,学术界对当代中国婚姻家庭问题研究成果斐然,出版了一大批论文、著作。基本研究情况如下。
第一,关于建国以来婚姻家庭问题总体性研究
一些学者对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婚姻家庭问题进行了宏观研究,以便从整体上把握建国以来婚姻家庭变迁的结果。雷洁琼认为家庭的职能、结构和形态均取决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生产关系的变更,同时社会的上层建筑、意识形态和伦理道德对婚姻家庭也有很大的影响。新中国确立了社会主义婚姻家庭制度,大多数家庭是民主和睦和幸福的,婚姻家庭基本是稳定的;城市家庭职能由经营生产单位变为消费生活单位,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农村家庭又重新成为一个生产单位;家庭类型以核心家庭占最大比例,主干家庭、联合主干家庭比例趋于减少,家庭规模由大变小,家庭人际关系由紧密变为松弛,家庭权力由专制趋向民主平等。但是,我国社会主义婚姻家庭制度很不完善,由于根深蒂固的封建婚姻家庭观念仍然有很深的影响,资产阶级腐朽思想的侵蚀,随着经济体制改革和开放政策实行,婚姻家庭领城里出现了许多新情况和新问题。[1]
贺军平用社会学的方法阐述了建国后40年来农村婚姻与家庭问题,具体来说,择偶条件从经济到政治再到人的本身;婚姻形式上自由恋爱和自由、包办两者兼有的介绍性婚姻占主导地位;彩礼多寡、嫁妆厚薄和经济文化发展状况成正比,经济越发展彩礼和嫁妆越多;初婚婚龄经历了低-高-低3个阶段,50-60年代比解放前有所提高,但幅度很小,70年代我国狠抓计划生育后初婚婚龄有较大幅度的提高,80年代第2部婚姻法实行后婚龄几乎恢复到解放初的水平;婚礼形式50年代和解放前几乎没有什么不同,六七十年代结婚仪式变得简单了,加进了当时流行的政治内容,80年代后,结婚仪式多数已恢复传统仪式,并出现了旅游结婚、集体结婚等新形式;农村家庭结构简单化,家庭规模呈缩小趋势;传宗接代、养儿防老是农村生育观的中心,“一对夫妇只生一个孩子”在农村是非常困难的;寡妇获得了再嫁自由,大多数让寡妇本人处理家财和孩子。[2]
丁文探讨了建国50?年来中国家庭变革的性质、特点和发展趋势,指出当代中国家庭变革已突破了某一方面的局部变化,家庭观念、家庭关系、家庭结构、家庭功能、家庭生活方式等方面发生整体性的全面变化,引起一场家庭形态的大变革,即从农业社会的血亲主位、父子轴心、男性专权的传统家庭,向工业社会的婚姻主位、夫妻轴心、两性平等的现代家庭转化。这标志着人类经历了数千年来男性统治的历史发展之后,女性权力的重新崛起。[3]
谢俊美从社会变迁的角度考察了建国以来的婚姻状况,认为新中国成立后婚姻制度经历了由传统向现代嬗变的艰难历程。推动这种嬗变既有新旧制度变迁的因素,也有各种社会政治运动的冲击,更有“文革”的摧残;又因改革开放后人性的恢复、自由的实现而带来的新气象,以及西方社会生活方式的影响。指出,“未来几十年的中国婚姻状况仍将在新旧交替,东西两种文化、婚姻观的冲击中进行嬗变。”[4]
古力扎提采用民族学田野调查的方法,对建国以来新疆哈萨克族婚姻家庭的变迁作了较为详尽的论述。认为解放后越来越多的牧民开始由游牧生活走向定居生活,生活方式的转变对哈萨克族婚姻家庭的变迁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其变化包括:家庭规模趋向小型化,家庭中妻子的地位提高;生育观念逐渐趋向科学文明;婚恋观念从封闭走向开放;家庭习俗趋向于现代化、多元化;总的来说,哈萨克族的婚姻家庭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体现出现代化、民族化和多元化并存的特点。[5]
有些学者考察了建国以来婚姻家庭发展和婚姻法的演变过程等问题。如郭显举以1978年为界将建国以后历史分为两个阶段,认为封建传统婚姻家庭观念在中国延续了几千年,在新中国成立之后30年内变化是缓慢的,改革开放以来传统婚姻家庭观念发生了显著变迁,表现为:婚姻缔结由包办婚姻到自由婚姻,婚姻基础和择偶标准由注重物质条件到注重爱情,生育观念由重男轻女到男女平等,贞操伦理道德观念由从一而终到接受离婚和再婚自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