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保护濒临枯竭的冬虫夏草资源.doc

如何保护濒临枯竭的冬虫夏草资源.doc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如何保护濒临枯竭的冬虫夏草资源,极草冬虫夏草资源,冬虫夏草属于保护,冬虫夏草,冬虫夏草价格,回收冬虫夏草,深圳回收冬虫夏草,冬虫夏草多少钱一克,北冬虫夏草,冬虫夏草价格表

如何保护濒临枯竭的冬虫夏草资源 冬虫夏草Cordyceps sinensis ( Berk) Sacc. ( 又称虫草) , 系我国特产的珍稀名贵中药材,是冬虫夏草菌侵染蝠蛾属Hepialus昆虫的幼虫形成的虫菌复合体。自然资源十分稀少,系青藏高原地区特有的一个物种,主要分布于西藏、青海、四川、云南、甘肃等省区海拔3000~5000m的局部高寒草甸地带。早在公元710年出版的《月王药珍》首次称其可治肺部疾病; 公元780年出版的《藏本草》中记载冬虫夏草具“润肺、补肾”的功能。在1765年出版的《本草纲目拾遗》有:“夏草冬虫,功与人参同”的描述。在此以后的一些中医药名著中将其功能归纳为能治诸虚百损。 近年来,随着对虫草研究的不断深入,其新疗效、新功能的不断拓宽,在受到国际市场青睐的同时,国内市场需求量亦持续增长; 因此,货源紧缺、价格持续上涨( 目前市售价最高已达8~12万元/kg) , 近30多年来其价格升幅达50多倍,为中药材价格升幅之冠。 但是,伴随着虫草价格持续上扬、供需矛盾突出的同时,也引发了一系列经济、社会、生态环境及资源等问题,特别是资源的减少甚至濒危的问题越来越严重,迫切需要认真思考。 1 存在的问题 1.1 乱采滥挖,生态环境受损、菌源枯竭、冬虫夏草资源趋于濒危 由于利益的驱使,每年的虫草采收季节,自始至终,均有数以百计( 仅以1个乡镇的面积为计算单位) 的采挖者在虫草产地搭建帐蓬组建食宿点,采收虫草,此外还有数以百计的采挖者进行流动性采挖; 他们对每一块虫草产地都反复搜寻,同一块产地在1d中,前后也要经过3~6批人的采挖,致使刚出土或出土不久尚未成熟的虫草均被采收。这样年复一年的采挖,必然造成产地虫草菌无法传宗接代,进而导致菌源濒危、枯竭、最终虫草产量锐减。四川甘孜州康定虫草产区,20世纪80年代初每人每天可采虫草40~60株,最多的每天可采160余株,可近年来,极个别最多的每天也仅可采虫草20余株,多数人每天只能采3~5株,还有少数人只能空手回家。80年代中期,每1平方米最多可产虫草40余株,到90年代末,每平方米最多也只能产虫草4~5株; 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对西藏、青海、四川和云南等省区虫草自然资源状况考察结果发现,大部分地区虫草的产量不到25年前的10%,原分布密集区40%地块已经多年未发现虫草生长。虫草的采挖季节正是高原草甸生长的恢复期,其不当采挖对草甸生长的恢复也有很大影响。据观察,每采集1根虫草至少会破坏30平方米草皮。按虫草采挖期50d、每人每天平均采挖30根计,1个采挖者1年就会破坏草皮近5平方米。加上鼠害、大风等的相互作用,裸露泥土极容易引发水土流失、草场退化甚至沙化。与此同时采挖人员亦造成对生态环境的污染,采挖者通常在草甸搭帐篷住宿、砍伐灌木生火做饭,必然对脆弱的高原环境造成破坏和污染。据林业专家估算,10万人砍挖灌木做燃料,1d就会毁坏灌木林地100平方毫米左右。加之采挖时的践踏、车辆碾压以及扎帐篷、取水、生火、做饭等活动造成的植被破坏,1名采挖者1年就要破坏数千平方米的草地。尽管少数地方已经对此作了有效防范和控制,但基于生态条件、管理能力等的限制,如何妥善解决保护生态环境与合理利采收虫草资源的关系,仍然是值得高度关注的重大问题。但绝大多数的虫草产区对此还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反应迟缓、行动不一,至今尚未采取有效措施。 1.2 过度放牧,草场沙化,产地减缩、虫源亏欠 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畜牧业的迅速发展,牲畜数量持续增加,过度放牧对草场植被及虫草寄主昆虫的损害就日益加深,以四川康定县老榆林村为例,笔者目睹了畜牧业发展的进程,80年代初,该村只有3~4家牧户,约300~400头牦牛,80年代末,该村已发展到10余家牧户,牦牛数量已达1000余头。放牧期间,每家牧户在不同海拔均要有一个临时生活居住的场所及部分牦牛( 产奶牛和哺乳期小牛) 夜间休息的场地( 一般称为牛场) ;每年5月上旬随着气温上升、牧草产新,牧户分2~3次由山脚的牛场向山顶的牛场搬迁,9月中下旬随着气温下降、积雪下移,又反其道逐渐由山顶迁移到山脚。每个牛场占草场面积约200平方米,在这个范围内因人畜的践踏和雨水的渗透( 此期间是高原的雨季) 全是20cm多深的泥浆,在此处生存的虫草寄主昆虫当然也就荡然无存。以1个村10家牧户计,每个牧户在不同海拔至少有2个牛场,每个村至少就有4000平方米多的草场受损,在整个青藏高原的虫草产区据保守估计也有数10万个村庄,可想而知,牛场对草场植被的破环是何等的严重。牦牛群的活动对虫草寄主昆虫的损害就更为严重,每年5-9月,为觅食牧草牛群每天必须一边啃草一边缓缓行走,由于草场载畜率超量,每1片草场均有牦牛群反复寻食践踏,凡牧草茂盛之处( 也正是寄主昆虫生存的最佳场所) 几乎均布满

文档评论(0)

docinppt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