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表面结构.docVIP

  1. 1、本文档共1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一章 表面结构.doc

I 表面结构 1.1 引言 要了解一个物质的微观性质,没有关于原子位置的详尽知识则是不可能的。物质的微观结构决定宏观性质。物质的宏观性质之所以千差万别,归根结底在于其微观结构、表面性质的千变万化。特别是在多相催化中,反应物与催化剂分属两个相。气固相反应就发生固体催化剂表面上;液固相反应就发生在两相界面上。固体的表面性质决定着活性中心的数目、结构和性质,以及反应底物在催化剂表面上的吸附、脱附行为,因而直接影响催化性能。因此关于固体表面的基础知识,不仅是对于理论工作者十分重要,而且对于从事应用开发的科技人员,都是不可或缺的。所以深入探讨和了解固体表面、特别是晶体物质表面原子的结构,是表面化学和表面物理非常重要的研究课题。 所谓表面是指晶体三维周期结构和真空之间的过渡区域,表面包括的所有原子层不具备体相的三维周期性。这个过渡区域约有几个分子的厚度,它不是一个纯粹的几何平面。一些晶体表面,从肉眼看来极为光滑和完整,但从亚微观的角度看来则是很不均匀的,存在着原子水平上的台阶、拐折、缺陷和吸附原子等。实际上正是固体表面的这种二维特性、晶体缺陷和不规整性,为化学反应提供了必要的场所,决定了催化剂的活性与选择性。 处在固体表面的原子,由于周围原子对它的作用力不对称,即表面原子所受的力不饱和,处于一个不平衡力场中,或者说表面原子有剩余力场,这使得其在热力学上极不稳定。与体相原子相比,具有较高的表面自由能。由于固体原子相对来说难于移动,因此表面原子具有相对的稳定性。然而,一旦具有必要的动力学因素,表面原子将会自发地趋于热力学稳定状态,这就是各种表面现象及表面性质对其宏观性质产生影响的本质原因。 在催化基础理论研究的前沿领域中,2009年,通过对金属氧化物纳米催化剂粒子尺寸和形貌的精确调控,突破了水汽存在下非贵金属低温一氧化碳催化氧化的难题[];在高选择性F-T催化剂C10-C20选择性强烈依赖于Ru纳米粒子的平均尺寸[];在氧化还原反应研究中,发现Pd的催化活性与其表面形态密切相关[3];通过晶型转变,改变Fe微晶的催化活性[]。固体表面结构的TSK模型1.2 固体表面结构的TSK模型 d 晶胞中原子数 4 晶 胞 大小 a=b=c=d B.C.C. 8 6 2 a=b=c=d H.C.P. 12 6 d 2 a=b=c=d,h=d/ 结点所占空间最大% 74% 68% 74% 表面层常不只是指表面上第一层,有时也包括表面上若干层。一般表面上第一、二、三层结构比较接近。如果表面结构与本体结构相同,我们把表面结构称为底层结构,记作-(1×1)。例如在Pt[111]面上的Pt原子的底层结构记作Pt[111]-(1×1)。若表面上的排列与“底层”不同,则称之为表面网或表面结构,也称表面再构。在真空中洁净的表面,最上层在z方向,即与表面垂直的方向,与第二层的间距接近于体相值,变动范围在5%以内,这类金属有面心立方晶格的Ag、Al、Pt、Ni、Cu、Ir、Rh等的(111)面;六方紧密堆的Be、Cd、Co、Ti、Zn的(111)面和体心立方晶格的Fe、Na、W的(100)晶面等。 对于Ag、Al的()1×1)的表面单胞,但z空隙则收缩了,Al(100)收缩了5~15%,W(100)面收缩了6%。这些晶面都属于结晶学上相对不太紧密的晶面。为了减少表面自由能,表面原子重新定位,不同于体相原子之间的距离。 理想的Ir、Pt和Au的(100)面应为四方晶面,但实际上观察到的则是某一方向5倍于理想表面的长,它们的表面二维单胞不等于体相单胞在表面上的投影,这类表面我们称之为重组的表面。当有吸附气体例如CO出现时,表面很快就转向与体相相似的四重转动对称性的表面单胞,时间快到尚未吸附满一单层气体。而将表面清洁后,又转回到重组的表面结构,自300K到金属熔点这一温度区间内都是稳定的[6, 7]。 金属表面暴露在气氛中,总会发生吸附现象。在大多数实验条件下,表面上总是覆盖上接近分子层的吸附质。若气体分子与表面原子是一一对应的,则吸附质的排列和底层结构相同,这样的结构记作(1×1)-G,G代表吸附的气体。例如Pt[111]-(1×1)-O2,表明O2吸附在Pt[111]面上,氧的排列和底层结构一样。若吸附氧的排列单胞为底层结构的2倍,则记作Pt[111]-(2×2)-O2。 几乎所有的金属催化剂都是过渡金属,他们以具有未成对的d电子为特征,由未成对的d电子产生的化学吸附,强弱适中,有利于催化作用。化学吸附不同于物理吸附。化学吸附类似于化学反应,被吸附分子内部电子分布发生变化,电子发生能级跃迁,分子处于激发态而被活化。化学吸附常伴随有电子的转移,有的是电子从被吸附分子向金属转移,有的则相反,这决定于金属的电负性。这种电子转移形成了金属的富电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wwvfz70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