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四气.docVIP

  1.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一节 四气 四气的含义 四气,就是寒热温凉四种不同的药性,又称四性。它反映了药物对人体阴阳盛衰、寒热变化的作用倾向,为药性理论重要组成部分,是说明药物作用的主要理论依据之一。 四气之中寓有阴阳含义,寒凉属阴,温热属阳,寒凉与温热是相对立的两种药性,而寒与凉、温与热之间则仅是程度上的不同,即“凉次于寒”、“温次于热”。有些本草文献对药物的四性还用“大热”、“大寒”、“微温”、“微凉”加以描述,这是对中药四气程度不同的进一步区分,示以斟酌使用。然从四性本质而言,只有寒热两性的区分。 平性药的含义 平性药是指寒热界限不很明显、药性平和、作用较缓和的一类药,如党参、山药、甘草等。但平性实际上也有偏温偏凉的不同,如甘草性平,生用性凉,炙用则性偏温、所以平性仍未超出四性的范围,是相对而言的,它不是绝对的平性,因此仍称四气(性)而不称五气(性)。 四气的确定 药性的寒热温凉是由药物作用于人体所产生的不同反应和所获得的不同疗效而总结出来的,它与所治疗疾病的性质是相对而言的。故药性的确定是以用药反应为依据,病症寒热为基准。能够减轻或消除热证的药物,一般属于寒性或凉性;反之,能够减轻或消除寒证的药物,一般属于温性或热性。 如病人表现为高热烦渴、面红目赤、咽喉肿痛、脉洪数,这属于阳热证,用石膏、知母、栀子等药物治疗后,上述症状得以缓解或消除,说明它们的药性是寒凉的;反之,如病人表现为四肢厥冷、面色白、脘腹冷痛、脉微欲绝,这属于阴寒证,用附子、肉桂、干姜等药物治疗后,上述症状得以缓解或消除,说明它们的药性是温热的。 注:除病证的寒热外,前人有时还将斑蝥、大蒜等少数的不良反应作为确定四性的依据。 四气的作用与适应证 作用:清热泻火、凉血解毒、滋阴除蒸、泻热通便、清热利尿、清化热痰、清心开窍、凉肝息风 寒凉药 适应症:实热烦渴、温毒发斑、血热吐衄?、火毒疮疡、热结便秘、热淋涩痛、湿热黄疸、湿热水肿、痰热喘咳、高热神昏、热极生风等一系列阳热证 作用:温里散寒、暖肝散结、补火助阳、温阳利水、温经通络、引火归原、回阳救逆等 温热药 适应症:中寒腹痛、寒疝作痛、阳痿不举、宫冷不孕、阴寒水肿、风寒痹证、血寒经闭、虚阳上越、亡阳虚脱等一系列阴寒证。 四气的意义 1. 《素问·至真要大论》“寒者热之,热者寒之”,指出了如何掌握药物的四气理论以指导临床用药的原则。寒凉药用治阳热证,温热药用治阴寒证,这是临床必须遵循的用药原则。 2. 反之,如果阴寒证用寒凉药,阳热证用温热药必然导致病情进一步恶化,甚至引起死亡。故王叔和云:“桂枝下咽,阳盛则毙;承气入胃,阴盛以亡。” 3. 由于寒与凉、热与温之间具有程度上的差异,因而在用药时也要注意。如当用热药而用温药、当用寒药而用凉药,则病重药轻达不到治愈疾病的目的;反之,当用温药而用热药则反伤其阴,当用凉药反用寒药则易伤其阳。 4. 至于表寒里热,上热下寒,寒热中阻而致的寒热错杂的复杂病证,则当寒、热药并用,使寒热并除。若为寒热错杂、阴阳格拒的复杂病证,又当采用寒热并用佐治之法治之。 药物的功效往往可以与其寒热之性区分而独立存在。对于某一病证,选择两种有某些相同或相似功用的药物配伍,寒热药性虽然相反,便可以纠正其一药的药性之偏,增强疗效,这就是所谓的“去性存用”。如左金丸的黄连与吴茱萸相反相成,配伍后全方止呕之效增强,而黄连减弱了吴茱萸的温热之性。丹波元坚《药治通义》说:“有病但寒但热,而寒热并行者……是药一取其性,一取其用,性用相籍,自作一种方剂矣。”即指此而言。对于寒热之象俱不明显之证,有时亦可寒温药并用,使复方的整体药性趋于平和。 5. 又《素问·六元正纪大论》提出“寒无犯寒”“热无犯热”,这是指掌握四气理论根据季节不同,指导临床用药的规律。一般是指在寒冬时无实热证,不要随便使用寒药,以免损伤阳气;又在炎热夏季无寒证者不要随便使用热药,以免伤津化燥。 6. 如遇到真寒假热则当用热药治疗,真热假寒证则当选用寒药以治之,不可真假混淆。 补充 四气与四性 在古代“人与天地相应”(《灵枢·邪客》)的哲学思想的影响下,从《黄帝内经素问》以来的各种医学专著,均将一年内季节的春、夏、秋、冬四时,气候中的温、热、凉、寒四气,病证的寒、热、温、凉四性,及药的“寒者热之,热者寒之,温者清之,清(即凉)者温之。”(《素问·至真要大论》)完全联系在一起,认为药物的四气禀受于天,是因天气差异而引起的。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思想认为,气又是构成世界的基本物质,食物和药物亦不例外,也是由气构成的。所以,在《黄帝内经素问》等典籍中,还常常用“气味”对举并提的方式,用以代指食物和药物中的精微物质。前人还认识到,药食的养生和防治疾病的作用,是其中所含精微物质产生的,即是由“气味”产生的。于是,

文档评论(0)

wwvfz70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