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区域经济差异及其协调发展问题.docVIP

安徽省区域经济差异及其协调发展问题.doc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安徽省区域经济差异及其协调发展问题.doc

安徽省区域经济差异及其协调发展问题 摘要:区域经济差异是经济发展过程中长期和普遍存在的问题,世界范围内的不同地区、不同国家,一个国家所属的不同地区,每一个地区下辖的从属地区都存在不同程度、不同形式的差异。各种不同差异的存在自有其客观必然的一面,但若任其无节制地扩大,必然加剧地区间不平等、不平衡发展的倾斜度,导致贫富悬殊,地区不安定等消极现象产生。因此,如何使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成为社会广泛关注的一个课题。本文以安徽实现全面小康目标为研究问题出发点,以安徽各市作为研究区域单元,借助聚类分析、主成分分析等数量分析方法,从量上揭示安徽区域经济差异状况,探索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基本途径。 关键字 安徽 区域差异 发展现状 发展策略 引言 20世纪后20年,中国通过“一部分地区先富起来”的战略带动了全国经济发展,基本实现了小康目标;21世纪的头20年,中国要实现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的目标,必须走“区域共同富裕”的发展道路,能否实现地区经济的协调发展,仍是一个重大的战略难题。我省地处“经济凹地”的中部地区,外部承接着“大梯度”转移问题,内部又存在着“小梯度”发展问题,实现全面小康目标任重而道远。经过多年的建设,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20多年来的发展,我省经济正进入工业化中期阶段,工业化水平获得显著提升,与此同时,省内各个区域发展的不平衡性也变得十分突出起来。就近几年全省各地经济增长态势而言,GDP增长最快的与增长最慢的相差达14个百分点,2003年,人均GDP高者近16000元,低者不足3000元,阜阳、宿州等占人口33%的地区的人均GDP不足4000元。 一 我省经济资源的前沿   一般而言,区域有三大基本类型:即自然区、行政区和经济区。经济区域,是指人的经济活动所造就的,具有特定区域构成要素的不可无限分割的经济社会综合体,由经济中心、经济腹地和经济网络构成。现实生活中很多人将“经济区域”与“地区”两个概念混用。其实它们既有相似的一面,也有相区别的一面。“经济区域”更具有自然经济的含义,界限比较模糊,经济功能的发挥主要是通过经济发展的客观联系;而“地区”主要兼有行政区域的含义,界限比较清楚,经济功能的发挥往往通过行政手段和政策功能作用,并在历史造就的基础上的比较有序地展开。可以认为,地区也是一种经济区域,因此有时人们在进行区域分析时,又往往不加区别地使用“经济区域”和“地区”这两个概念。   我省经济区域的划分大体经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始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初。根据当时的行政区划,我省经过反复讨论,提出“三区一中心”的战略布局。三区即两淮经济区、沿江经济带、皖南旅游区;一中心即合肥科教中心。   两淮经济区:位于本省的北部,是以淮南、淮北煤矿为中心的布局区,还包括原阜阳、宿县等地的30个县市。该区工业以煤电为主,农业以麦、畜牧业为主。   沿江经济带:位于本省的长江两岸,包括芜湖市、马鞍山市、铜陵市、原安庆市、巢湖地区、安庆地区。它的生产特征是:工业以冶金、石化、机械、纺织为主,农业以稻、油、水产为主。   皖南旅游区:位于本省的南部山区,以黄山、九华山、齐云山、太平湖等著名旅游区为中心,包括原徽州地区、原黄山市和青阳县。该区的生产特征是:农业以林茶为主,工业生产基础较差,尚未形成明显的专门化生产部门,但旅游资源比较丰富,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   合肥科教中心:即利用合肥地区的高等院校、科研机构,把合肥市建设成为我国的科教基地之一。   应当说,“三区一中心”是基于我省省情提出的战略布局,对日后我省发展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第二阶段,上个世纪九十年代,我省行政区划发生很大变化,地区改市逐步完成,“地区”作为一级行政机构已不复存在。考虑到与全国东、中、西的区域划分相适应把安徽划分为皖东、皖中、皖西三大经济区,其包括范围与各市所处的地理位置相对应。后来,根据形势的变化,在此基础上又提出“两点一线”的概念:利用合肥市、黄山市为两点,以长江流域为一线。主要依托合肥市的高新技术产业、科技优势和黄山市的旅游资源,利用长江的交通优势,发展安徽区域经济。   第三阶段,新世纪以来,随着全国范围的“经济圈”、“经济带”、“增长极”不断涌现,以及实现全面小康目标的要求,我省经济发展战略也进行了相应的调整。一般认为,全省可划分为四个经济区,即:合肥经济中心及其辐射区,包括合肥市及其周边地区;皖江经济区,包括芜马铜等沿江城市;皖南旅游经济区,包括黄山市及其周边旅游景区;皖北经济区,包括两淮、阜阳等皖北6市。   上述经济区域的划分考虑自然条件和发展条件的相似性,其地理边界往往是比较模糊的,研究起来往往缺乏必要的基础数据。而这样划分的经济区域更易受到人们认识变化和政策调整的影响。   为了便于直接从公开发表的统计资料中获得

文档评论(0)

docinppt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