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IL003流变学在高分子形态结构研究中的应用郑强.pdfVIP

CIL003流变学在高分子形态结构研究中的应用郑强.pdf

  1. 1、本文档共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CIL003流变学在高分子形态结构研究中的应用郑强,高分子流变学,高分子材料流变学,高分子流变学基础,高分子流变学基础pdf,高分子流变学基础试卷,高分子材料流变学pdf,高分子流变学试题,高分子流变学视频,聚合物流变学及其应用

流变学在高分子形态结构研究中的应用 * 郑 强 , 左 敏 (浙江大学高分子科学与工程学系 高分子合成与功能构造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杭州310027 ) 关键词: 非均相高分子体系 形态结构 流变性质 粘弹弛豫 由于学术研究和工业应用上的需要,大多数高分子材料不再为均一(匀)体 系,而是由共混得到的多相/ 多组分复杂体系。此类高分子体系的流变性质与其 组分间相互作用、相形态密切相关,其流变响应可准确反映形态结构的变化[1, 2] 。 由于非均相体系流变行为的多样性、复杂性,近年来相行为、形态、结构与流变 行为的关联成为多组分高分子研究领域的热点之一。尤其是,随着大量新型高分 子材料的不断出现,对于材料流变性质与功能特性(例如热性能、电性能等)相关 联的研究也已引起极大关注。 利用流变学方法,并围绕多相/ 多组分高分子体系的形态结构,作者及其合 作者开展了多方面的研究,本文着重总结了近年来在以下三个方向上的必威体育精装版研究 结果:(1) 低临界共溶温度型(LCST)高分子共混体系的动态流变特性与相分离行 为的关系[3-8],(2) 嵌段共聚物的微结构与线性/非线性粘弹性[9-11] 以及聚合物结晶 与流变行为[12, 13],(3) 粒子填充聚合物体系的动态流变行为与性能的关系[14, 15] 。 通过考察 LCST 型高分子共混体系、嵌段共聚物、结晶聚烯烃以及粒子填充 聚合物体系的形态结构与流变性质的关联,发现非均相高分子体系的微结构演变 会产生相应的特征流变行为。流变学方法是表征高分子体系的形态/结构-性能关 系极为有效的方法。 储能模量G′在低频率(长时间,终端)区域的“第二平台”、线性松弛模量G(t) 的长时区域平台、损耗因子tanδ的特征峰及松弛时间谱H(τ) 中附加松弛峰的出现, 是判定共混体系相分离临界点的有效判据;而嵌段共聚物在长时区域的线性/非 线性特征松弛行为是其微结构发生转变的标志。另一方面,剪切诱导结晶过程中 法向应力的突变,可用于表征结晶时间,且法向应力法较适于表征高剪切速率条 件下的剪切诱导结晶,而常规的粘度表征法则更适合低剪切速率的情况。此外, 对SSBR/SiO2 复合体系流变行为的研究,发现该体系的Payne效应主要是由橡胶基 体的缠结网络所致。对于CaCO 填充PDMS体系而言,当填料体积分数Φ 低于临 3 界(渗流阈)值 Φc 时,“Cox-Merz”规则和修正的“Cox-Merz”规则可适用于实现体 系稳态和动态流变数据的转换。 本课题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资助 参考文献: 1. Ferry J D. Viscoelastic Properties of Polymers. New York: Wiley, 1980 2. Zheng Q, Zuo M. Investigation of structure and properties for polymer systems based on dynamic rheological approaches. Chin J Polym Sci, 2005, 4: 341~354 3. Zheng Q, Du M, Yang B B, Wu G. Relationship between dynamic rheological behavior and phase separation of poly(methyl methacrylate) / poly (styrene-co-acrylonitrile) blends. Polymer, 2001, 42: 5743~5747 4. Du M, Gong J H, Zheng Q. Dynamic rheological behavior and morphology near phase-separated region for a LCST-type of binary

文档评论(0)

xingkongwd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