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有企业改革问题研究中国经济转型的一个微观视角.docVIP

中国国有企业改革问题研究中国经济转型的一个微观视角.doc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国国有企业改革问题研究中国经济转型的一个微观视角.doc

中国国有企业改革问题研究 -------中国经济转型的一个微观视角 摘要:纵观我国几十年的改革开放历程,国有企业改革是经济领域改革中的重要阵地。我国国有企业改革主要经历了三个阶段,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是,改革并不完美,一些学者指出国有企业仍然存在垄断、低效率、腐败及“国进民退”等方面的问题,另一些学者则进行了有效地反驳,这些问题并不存在或并不仅仅出现在国有企业中,国有企业确实应该继续深入改革,但是仍然要作为我国主导经济。 关键词:国有企业改革;垄断;低效率 转型经济作为一种独特经济形态而出现,在中国是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的事情。一个国家的转型具有整体性和复杂性的特征,必然包括经济、社会、政治等多方面的转型。我国的转型首先是从经济领域开始的,然后逐步推广到其他领域。纵观我国几十年的改革开放历程,国有企业改革是经济领域改革中的重要阵地, 也是最难改革而且影响最深远的领域,长期以来,国有企业改革一直是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使国有企业成为相对独立的商品生产者和经营者,是中国国有企业改革始终如一的目的。国有企业改革问题一直都是学者们研究的热点,今年两会前夕前世界银行行长佐利克在北京发布的报告认为中国应将国企的“所有权多元化”,此报告随后引发各界激烈争论,使国企改革问题讨论进一步热化。因此,有必要回顾一下国企改革历程,针对相关争论的主要观点做出说明,冀图为国企改革在理论上提供一定的借鉴。 一、国企改革历程 从1978年以来, 我国的国有企业改革可以说一直围绕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博弈而展开。我国的改革在开始的阶段是以不改变所有权基础上的企业经营控制权的改革为主导,而在后一阶段则是以所有权改革来推动企业经营控制权的改革为主导的。反思国有企业改革三十年的历程, 我们可以把国有企业改革划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第一阶段(1978~1992年),这个阶段的显著特征是不涉及产权,扩大企业自主权的目的是调动企业和职工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理论上提倡实行所有权和经营权的两权分离,但没有脱离计划经济的固有思维限制。 第二阶段(1993~2002 年),这个阶段开始涉及产权的问题,1993年底颁布的《公司法》是标志性的事件,其影响深远。从“国营”概念转变到“国有”概念,并得到广泛认同;1997 年开始实行的国有企业“三年脱困” 政策逐步改变了国企的面貌;提出并明确了建立 “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是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 第三阶段(2003至今),这个阶段的改革重点是国资和国企管理体制。标志性事件是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从中央到地方的各级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自2003年后纷纷成立,尤其是2008年全国人大颁布了《企业国有资产法》,从法律的高度对国有资产及国有企业的界定、管理、监督等方面做出了规定。 经过改革和战略调整,多数国企已经重新焕发出活力。周叔莲认为国企改革有六大成绩:(1)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取得成效;(2)企业法人治理结构趋于完善;(3)为加强企业管理和加快技术进步建立了制度基础;(4)国有企业的活力和竞争力明显增强;(5)国有经济的布局、结构有所改善;(6)保证和促进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1] 二、国有企业改革中存在的几个焦点问题 尽管国企的经营状况已经有了显著变化,但显然改革远没有到位,国有企业改革仍然诟病重重,总结起来主要可以归结为以下几方面。 (一)国有企业垄断问题 垄断似乎是国企的天然属性,很多时候一提到国企,人们总是将其与垄断联系。有些学者甚至直接就列出了国企垄断的十宗罪:阻碍中国现代化的实现、支撑集权与人治,破坏了法治、破坏了市场经济秩序、造成了严重的腐败、形成了分配不公,扩大了贫富差距、妨碍了老百姓致富、催生了既得利益集团,阻碍了改革、导致了经济低效率、形成了重复建设、产能过剩的巨大浪费、扼杀了民族创新能力。 但是,根据统计局数据,从2002年到2010年,全国国企数量平均每年减少7500家左右,到2010年,中央企业数已经减少到129户,利润总额已经从1998年的36%降至27.8%。目前中国国企占经济总量比重的30%左右,而俄罗斯国有经济固定资产的比重达到40%,国有经济控制的GDP近50%,白俄罗斯国有经济比重超过70%,德国、法国、印度的国有经济比重也都超过20%。因此,从总量上看,我国并不存在国有企业垄断问题。 另外,到目前,118户中央企业中,除2家电网企业、3家电信企业、3家石油石化企业、10家军工企业、2家粮棉储备企业和1家盐业企业共21家企业外,其他企业都处于竞争性领域。当然,石油石化行业上游勘探开采环节具有较强的行政垄断性,但国家对这类高度稀缺性或涉及国家安全的战略性部门采取垄断性经营是必要的。世界主要50个石油生产国和消费国中,76%的国家只有一个石油公司,20%

文档评论(0)

docindpp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