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家独特非物质文化——被称为客家民俗文化“活化石”的傩(nuó)戏.docVIP

客家独特非物质文化——被称为客家民俗文化“活化石”的傩(nuó)戏.doc

  1. 1、本文档共1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客家独特非物质文化——被称为客家民俗文化“活化石”的傩(nuó)戏,客家非物质文化遗产,民俗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民俗与非物质文化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郭三贴大国非物质

客家独特非物质文化被称为客家民俗文化“活化石”的傩(nuó)戏 ——被称为客家民俗文化“活化石”的傩(nuó)戏 作为村里的一员,对自己的文化了解不透,惭愧!今年正十五,找了本村的知情人了解,才更多的知道。以下是我的记述,大家可以点击文末的链接看网络报道,也可问我或给我留言!欢迎来我村作客!我的QQ1031897639 我的家乡,俗名“石示〔zai〕头”,官方名称“中村村”,地处宁都县与瑞金市的交界处,是宁都的边缘之地。这里我只讲我这客家独特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被称为中华民俗文化与戏曲起源研究“活化石”的傩戏。 传说,好几百年前,有一只怪鸟从瑞金市丁陂镇山潭村飞到我这的一棵古树(今这古树已不存在)上啼叫,三天三夜不止,弓箭射不到,枪打不跑。我的祖太公尚存先生听说这事,便以香烛祷之,于是接入庙宇供奉此神灵,是为福主神——“小妹”(方言)。据说她是一位夫人,是丁陂人秦朝人,她新婚不久,丈夫就被征去服役修万里长城,留下她与她很小的女儿,贫困潦倒,她痛不欲生,思念丈夫,日夜啼哭。后化为这鸟,被奉为正神,隔年傩戏时抱小孩的就是,还有一个类似的是“牙婆”(方言,他是男的)。从此,人们为了纪念她的对爱情的忠贞,也出于人们的同情与思念,至今傩戏中有她的节目,其意为保佑全宗祠或全村添丁发财,子孙满堂,家庭和睦,和和谐谐!又据说,那时供奉看守福主庙的庙主每逢出去演出时能以芒苇为垫,飘水而过,而鞋不湿…因为那时庙的正前面为一口很大的渔塘,出演时就抄近路所有人飘水而过,但不可出声,若出声则会掉入渔塘…这传说,家喻户晓… 我们对这神灵都很膜拜与虔诚,很灵验,不容亵渎!!!小时候,我们热天的时候都到福主庙里的楼上乘凉,那里很凉爽,惠风和畅,很多人,大多为小孩,我们在那玩耍,有时玩牌,有时聊天…我们也会在楼下玩弹珠,捉迷藏…我们是在那玩着长大的,与那结下了深深地感情! 在庙里供奉的是华光菩萨——福主神是组神,主要是商周以来历史上的将领(主要是修筑万里长而亡的将士)及民间流传的神灵和以前受我们这当地尊敬的真人为主。有华光菩萨、薛仁贵、铁面判官、范喜良、姜子牙、钟馗、孟姜女…有捉贼兵、天仙兵、地仙兵…具体的很多,我算不过来。 每年的元宵节、端午节、鬼节、过年,全村的每家每户都提着供品到庙里供奉,祈求无灾无祸,太平安康…也有很多在那杀鸡祭祀的。以前,每到端午、元宵是要杀猪祭祀的,还会弄古老的木偶戏看,可惜这后面以半班戏取而代之了。那时还小,木偶戏看不懂,只觉得木偶用绳子吊来吊去觉得好笑,现在真想念啊!清晰地记得,那木偶全是木制的,有七八岁小孩大小,穿着各色衣服,白天和晚上都有演出,晚上配合五颜六色的灯光,感觉好极了。楼下坐着大人,满满的都是,我们边吃着零食边到处转悠… 这福主神灵,每年都有傩戏演出的,不过很多年之前大概是十年前吧,由于找不到人学这演出之技,曾停止好几年。我们这福主的及傩戏演出的宗旨是驱邪避灾,保佑平安,恩赐福泽,守护着我的村庄。这福主庙是专门供奉的庙宇,有专门的人看守,设有庙会,一个庙主。设有36位“头首”,主事,都是本村人,他们“照轮”(按序)值班;现设有傩戏团,团主一名,下有众多演出人员。庙里有各神灵的面具108个,两套,老的那一套是清朝时塑造的,今新的那套是十多年前塑造的,记得很清楚;神像很多,具体的我不太清楚…现今很多都失传了,特别是表演的节目及技巧…现今的表演者与我很小时看到的差远了…村里的人没认识到其文化价值,都怕得罪福主神灵,有畏惧心理,不敢随便去参与;再者,经费不足;参与者,有时被人们视为”另类“…现今傩戏主演者老人,在很多人心里也有点那个…他不是本村人,是一次偶然的机会与此结缘的。 每年的正月、九月,那些主事的人都会随着神灵,周游邻乡各村,进行祈福。主要行式是这样的,由看护庙宇的人(庙主)在各家户的“厅下”(方言,大意是宗祠),戴上各神像面具,穿好特殊的衣服(红为主,衣上书有字),边唱边舞,有各种项目,如“赖公射月”,“姜子牙钓鱼”,“判官游奋历”,“钟馗斩鬼”…还有的无法用文字形容。他们来时,打罗敲鼓,我们得放鞭炮迎接,还得把竹篙(我们农村用木头支起横放用来凉衣的竹竿)放下,因为传说曾有人不尊重福主神没把竹篙放下,于是那些竹篙瞬间变为很大的蛇。在“扬神”(方言,即演出傩戏)中途不得嘲笑,因为据说曾有人嘲笑一个歪嘴,一眼大一眼小的神灵后,他自己也成那样了… 这是我这里特有的一种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种文化,也是一种风俗。不属于佛,也不属于道,是我们这特有的习俗与文化,现受到政府的重视。据这方面负责给我介绍的人说,这应当是2000多年的历史,可如今官方的记录是800多年的历史,是客家文化重要的一支。据我所知,这傩戏很多地方都有,如贵州、四川、云南…江西的话,南丰,上栗和我这宁都有。宁都只我村有,可谓独成一家。南丰的没有唱曲表演等,而

文档评论(0)

mydoc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