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上篇第一章导论.ppt

  1. 1、本文档共2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上篇第一章导论.ppt

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发展 1、晋唐时期 病因病机、诊断治疗、方药、针灸等发展 《脉经》《针灸甲乙经》《诸病源侯论》《千金方》 《新修本草》--世界最早药典 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发展 宋金元时期 百家争鸣 金元四大家 刘完素倡导火热而主寒凉,成为“寒凉派”的代表。 张从正代表力主攻邪,善用汗、吐、下三法,被誉为“攻下派”。 朱震亨倡导“相火论”,善滋阴泻火,后世称“滋阴派”。 李皋论内伤,重“补脾胃”,后世称为“补土派”。 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发展 明清时期 中医理论深化发展 温病学的崛起 《本草纲目》载药1892种,图1000幅 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发展 近代 发展缓慢 中西医结合 现代 再次发展 整体是指统一性、完整性和相互联系性。中医学理论认为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人与自然界息息相关、密切相联,人体受社会、生存环境影响,这种机体自身整体性思想及其与内外环境的统一性,称之为整体观念。 (二)整体观念的主要内容 1.人是一个有机整体: 从人的形体结构来看:以五脏为中心,通过经络联系了六腑、五体、五官,九窍,四肢百骸等全身组织器官,构成一个表里相联、上下沟通,协调共济、井然有序的统一整体。 从人体所需基本物质来讲:物质是统一的。 从人体机能活动而言 :强调“形与神俱”,“形神合一”,认为人的正常生命活动是心理和生理机能的有机融合。 2、人与自然界的统一性 “人与天地相应” a、天气 b、季节气候 c、昼夜晨昏 d 、地理区域 3、人与社会环境的统一性 恒动,就是不停顿的运动、变化和发展之意。中医理论认为:一切物质,包括整个自然界,都处于永恒而无休止的运动之中,“动而不息”是自然界的根本规律,运动是物质的存在形式及其固有属性,自然界的各种现象包括生命活动、健康、疾病等都是物质运动的表现形式。 辨证的关键是“辨”。所谓“辨”,有审辨、甄别等意思。所谓“证”,有“证候”、“证据”之意,它是机体在疾病发展过程中某一阶段总的病理概括。 辨证是将望、闻、问、切等诊法所收集来的资料、症状和体征,在中医理论指导下,通过比较、分析和综合,辨清疾病的原因、性质、部位、发展阶段及正邪之间的关系等,最后概括、判断为某种性质的证。 * * 中 医 学 Chinese Traditional Medicine (第7版) 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中医教研室 杜延 第一章 导 论 Introduction 本章重点内容 1. 中医学理论体系形成的标志 四大经典著作:《黄帝内经》、《难经》、《伤寒杂病论》和《神农本草经》 2. 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基本特点 中医药学有数千年的悠久历史,它植根于中国古代文化土壤之中,是富有中国文化特色的医学,属自然科学范畴,是中国人民长期同疾病作斗争的极为丰富的经验总结,它不仅为中国人民的保健事业和世界医学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而且又深刻地影响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在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的今天,它仍在有效地指导临床医疗实践,也必将为人类保健事业和现代医学科学的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 前 言 一、中医学的起源 二、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形成 三、中医学的预防思想及措施 四、中医方药学及针灸 五、临床医学的分科发展 第一节 中医学的历史沿革 一、中医学的起源 原始的医药卫生知识。 食物、食疗、药物概念的产生和认可 植物药,动物药,矿物药相继出现 外治法的开始 针灸术的起始 二、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形成(汉以前) 《伤寒杂病论》 《黄帝内经》 《难经》 《神农本草经》 《内 经》 包括《素问》和《灵枢》两部分,原书各九卷,每卷九篇,各为八十一篇,合计一百六十二篇,大约成书于春秋战国至秦汉时期。 《内经》的内容十分丰富,它对人与自然的关系,人的生理、病理、疾病的诊断治疗及预防等方面进行了全面系统的阐述。 《素问》包括有脏腑、经络、病因、病机、病证诊法、治疗原则以及针灸等。 《灵枢》亦大体相同,除了论述脏腑功能、病因、病机外,还着重介绍了经络腧穴、针具、刺法及治疗原则等。 《黄帝内经》是我国早期的一部医学总集,奠定了中医药学的理论基础,千百年来,它始终有效地指导着我国传统医学的临床实践,在国内为历代医学家所重视,而且对世界医学的发展亦有重要影响。 《难 经》 是一部以问难方式探究医学理论的专著,该书内容简要,辨析精微,对经络、命门、三焦的论述,则在《内经》的基础上,有所发展,补充了《内经》的不足,是继《内经》之后的又一部中医古典著作。 《伤寒杂病论》 东汉未年医学家张机(字仲景)所著,该书后被分为《伤寒论》和《金匮要略》两书。 此书理、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rewfdgd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