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唐代诗人杜甫及其.ppt

  1. 1、本文档共7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唐代诗人杜甫及其,唐代诗人杜甫是,唐代诗人杜甫的诗,唐代诗人杜甫简介,唐代诗人杜甫,唐代诗人杜甫描写春雨,杜甫是哪个朝代的诗人,诗人杜甫资料,诗人杜甫简介,诗人杜甫

唐代诗人杜甫及其诗歌成就 我们共分四讲 第一讲:壮游与求仕 杜甫的青少年及其壮游时期 四个时期: 第一个时期是杜甫的青少年及其壮游时期, 第二个时期是杜甫困顿长安十年求仕的时期,第三是杜甫在安史乱中和为官时期, 第四是漂泊西南和终老湖湘时期。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称杜陵野老。曾经当过工部员外郎,后人也称他为杜工部。 杜诗: 昔有佳人公孙氏, 一舞剑器动四方。 观者如山色沮丧,天地为之久低昂。 霍如羿射九日落,矫如群帝骖龙翔。 来如雷霆收震怒,罢如江海凝清光。 杜甫从小很有艺术修养和诗文创作才华 这是多年以后杜甫回忆看公孙大娘舞剑的情景,可见6岁时观看的这次舞蹈演出,对杜甫造成了很大的影响。 开元十九年(731),杜甫开始了他的漫游活动。盛唐诗人大多喜欢漫游,他们漫游天下的目的有很多: 一是为了长见识,“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第二个目的是为了能够拜见各地的达官贵 人,为自己造成文坛上的声誉而做准备。 还有就是到各个地方去求仕,找做官的机会。 杜甫一生前后漫游共三次,历时十年。 第一次出游至吴越(现江苏浙江一带),游览了江南许多秀丽的山川。 第二次漫游,这次的地点在齐、赵(今河南、山东、河北)一带。 杜甫的第三次漫游,他在洛阳与李白相遇结识,二人一见如故,同游梁、宋。 杜甫在仕途上又一次遭到了挫折,生活也落魄起来 。 杜甫在仕途上一再遭受挫折,好不容易当上了一个八品下的小官 《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是杜甫的悲愤之作。 杜甫这首诗回顾了自小以来树立的远大的政治理想,经过困守长安十年求仕,以及自己担任了右尉帅府的兵曹之后,才发现这样的理想是那么的不现实。 诗人不仅为自己家庭悲剧感到忧伤,他又想到我的儿子虽然饿死了,我的家里也是这样的贫困,但是和那些远戍边地正在战场上奋战的人相比较而言,我还能够免租税,还不用去出征,还是比较幸运的。而这个时候安史叛军的铁骑已经攻陷洛阳逼近潼关了,一场更大的悲剧就要在关中大地上演了,而我们的杜甫也将被卷进这场战乱中而漂泊而奔走。 第一讲我们先讲到这里! 第二讲 乱中与漂泊 安史之乱时杜甫的遭遇及创作 天宝十一载(752)十一月,安史之乱爆发了,杜甫陷于动乱之中。安史之乱是唐朝由盛转衰的转折点,中原一带生灵涂炭,杜甫亦饱受战乱之苦。 他因此写下了《哀江头》、《春望》等伤心至极的诗篇。 杜甫在前几年曾经写过《丽人行》 . 现在在安史叛军控制下的长安城曲江边,杜甫看到了什么? 看到的是“江头宫殿锁千门”,看到曲江边一座座宫殿大门紧锁没有人迹。 “细柳新蒲为谁绿”,纤细的柳枝和刚抽出来的蒲叶依然是绿的。 他又回忆起,郭国夫人和秦国夫人和杨国忠一起来曲江边时的景象。 但是现在呢?“明眸皓齿今何在”,杨贵妃和唐玄宗去哪里了呢?唐玄宗已经避难到蜀中去了,而杨贵妃已经死了“血污游魂归不得”,“清渭东流剑阁深,去住彼此无消息”一国之君现在没有消息, “人生有情泪沾臆”留下了眼泪,“江水江花岂终极”看着江水和江花,诗人的悲愤禁不住涌上心头,泪流满襟。 这是诗人一个人在一个春天在曲江边所看到的安史叛乱之中的曲江边的景色和自己的感想。从中流露出诗人那种忧国忧民的心情,以及对安史叛军的愤恨。 另外杜甫还写过一首《哀王孙》。 写的是他在长安城中看到了往日娇生惯养的黄金之躯的王公贵族的子孙们在安史叛军占领长安城之后的凄惨遭遇。 杜甫的《悲青板》 我军青坂在东门,天寒饮马太白窟。 黄头奚儿日向西,数骑弯弓敢驰突。 山雪河冰野萧瑟,青是烽烟白人骨。 焉得附书与我军,忍待明年莫仓卒。 杜甫在《塞芦子》诗中则表明了他对塞芦子关边防空虚的担心,这是杜甫有先见之明的,他希望朝廷立即派兵加强防务,以免被叛军钻了空子。可见杜甫并不只是一介书生,还具有一些军事才能,对当时两军的形势以及战场上的变化了解很多,十分关心。 杜甫跟李白一样,都不是个做官的料 壮志未酬,杜甫的现实生活境遇凄惨 长篇史诗《北征》和《羌村》。 诗人心中忧愤,诗结尾的时候依然充满了对国事的担心,对恢复家国的憧憬“煌煌太宗业,树立甚宏达”,希望肃宗建立起唐太宗那样的丰功伟业,国富民强。 杜甫弃官,开始了下半生辗转漂泊的生活 他认识到安史之乱主要是祸起内廷腐败,百姓却承受着巨大的痛苦和牺牲,所以他既满怀对叛军的憎恨,又有对国家的热爱,对人民的歌颂,写下了光照千古的“三吏”(新安吏、潼关吏、石壕吏)“三别”(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 当官给杜甫带来的只是烦躁和苦恼,加上他对肃宗已经完全失望,于是他就在乾元二年秋,毅然离职,开始了下半生辗转漂泊的生活。 杜甫弃官之后,先后到秦州、同谷一带逃荒。 乾元二年末,杜甫到达成都,次年,在亲友的帮助下,在成都西郊盖了一所草堂,有了一个安家之处

文档评论(0)

ltc111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