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闲置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01-常州市抗震防灾规划文本(最终版).pdf

01-常州市抗震防灾规划文本(最终版).pdf

  1. 1、本文档共9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01-常州市抗震防灾规划文本(最终版),城市抗震防灾规划标准,城市抗震防灾规划,抗震防灾规划,工程结构抗震与防灾,城乡建设抗震防灾规划,抗震防灾手抄报,抗震防灾专项规划,江西省抗震防灾办公室,武汉市抗震防灾规划

常州市城市抗震防灾规划 (2012~2020 ) 文 本、图 纸 组织单位:常州市规划局 常州市城乡建设局 常州市地震局 编制单位:常州市规划设计院 北京工业大学抗震减灾研究所 2013 年3 月 常州市城市抗震防灾规划(2012~2020 ) 前 言 现代城市是经济、政治、科学、技术、文化教育的中心,是现代化工业集中的地方,在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建设中起着主导作用。因此,保障地震时城市的安全和城市功能的正常运转,是 我国抗震防灾工作的重点。减轻城市地震灾害,抓好单体抗震加固和抗震设防,用以提高城市的综合抗震能力固然是必要的,但仅仅如此,是远远不够的,必须全面提高城市的综合抗震能 力。要全面提高城市综合抗震能力,除了大力促进地震科学进步外,其重要的对策便是编制并实施城市抗震防灾规划。 常州地处长江下游南岸,太湖流域水网平原,位于江苏省南部,长江三角洲中心地带,北携长江,南衔太湖,东望东海,与上海、南京、杭州皆等距相邻,扼江南地理要冲,与苏州、无 锡联袂成片。北纬31 °09 ′-32 °04 ′、东经119°08 ′-120°12′。常州市共辖5 个区 (武进区、天宁区、钟楼区、新北区、戚墅堰区),2 个县级市 (金坛市、溧阳市),2 个国家高新技术产 业开发区(常州高新区、武进高新区),6 个省级经济开发区(武进西太湖经济开发区、钟楼经济开发区、天宁经济开发区、戚墅堰经济开发区、 金坛经济开发区、溧阳昆仑经济开发区) ,全 市域总用地面积4385 平方公里,总人口约500 万,其中市区内有37 个镇,25 个街道,常住人口330 万,市区用地面积1862 平方公里;其中太湖水域面积约33 平方公里,湖岸线长约7 公里。 常州是中国著名的鱼米之乡,是中国民族工业和乡镇工业的摇篮;城市景色优美,文化底蕴深厚,是一座具有六千多年历史,二千五百多年文字记载史的江南名城,是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之一。 常州市委、市政府和各级主管部门、广大市民历来对城市抗震防灾工作十分重视和关心,并为此做出了积极努力。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常州市社会经济发展迅速,城市规模不断扩大, 交通基础设施、产业结构等都发生了很大变化。随着城市规模迅速扩张和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城市抗震防灾能力建设出现了一些不适应的地方,常州市防御地震灾害的能力还有许多薄弱环 节。旧城区的部分建筑未进行抗震设防,许多建筑已经接近或超过了使用年限,抗震能力很低。成片的老旧民房、遍布全市的加油加气站、液化气罐和很多管理制度不健全的液化气站、储量 规模大的油库等地震次生火灾和爆炸的潜在危险源的管理和维护存在不少潜在隐患,很多没有完善的消防设施。城市生命线系统普遍缺乏健康监测的手段和措施,基础设施抗灾设防不足以及 对震后应急救灾的要求考虑不足:交通系统中,旧城区和城乡接合部的部分支路仍存在过于狭窄的问题;供水系统在老城区仍存在一些老旧管道抗震能力较差问题;乡镇医疗卫生设施的抗震 防灾能力普遍较低;消防系统中消防设施的管理需要进一步加强。缺乏避震疏散体系的建设,而且目前的公园、绿地缺乏应有的防灾功能,如震后应急基础设施的安排,从而造成有地无设备 的窘况;另外,城市本身在空间格局上对防灾因素考虑尚不充分。在这种情况下,常州市一旦遭遇到中强地震,可能会有较大的破坏,甚至使城市瘫痪。常州市的防灾能力与经济发展水平不 相适应的矛盾越来越突出,地震灾害危险也成为市政府和市民越来越关注的问题,迫切需要编制城市抗震防灾规划。 另外,2000 年以来,我国颁布并开始实施一系列新的建筑规范和抗震规范,这些新规范比相应的旧规范有较大变化,尤其是2007 年11 月1 日开始实施的《城市抗震防灾规划标准》,在 很大程度上推进了我国城市抗震防灾规划工作的步伐。 进入21 世纪以来,全球范围内地震频发。2008 年我国的汶川8.0 级特大地震及2010 年青海玉树7.1 级地震给我国造成了严重的损失,又一次凸显了我国抗震防灾能力的不足。同时,也 为今后的抗震防灾工作提供

文档评论(0)

hdhca0884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