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闲置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亟待解决的舆论审判——以李某某案为视角.pdf

亟待解决的舆论审判——以李某某案为视角.pdf

  1. 1、本文档共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亟待解决的舆论审判——以李某某案为视角.pdf

f▲笨.J占缸金 !望鲎墨丝/面酉_页雨 亟待解决的舆论审判 ——以李某某案为视角 张华闯 摘要我国《宪法》第五十三条规定,公民有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的自由;同时我国《宪法》第一百二十六条 也规定,我国法院独立行使审判权,不受行政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的干涉。然而,当一些大案要案被社会公众广泛关注和 讨论之时,如何处理好社会舆论与司法权独立行使的关系,避免舆论监督转变为舆论审判是当今中国走向法治过程中不得 不面对的问题。 关键词社会公众新闻媒体舆论审判 作者简介:张华闯.西北政法大学经济法学院201l级本科生。 中图分类号:D925 文献标识码:A 2013年9月,我国进入了一个名副其实的“审判季”,薄熙来 然而,当社会舆论超越了司法程序,影响到了司法机关的司 案、雷政富案、杨达才案、李某某案、王书金案相继作出了判决。 法权独立行使时,便形成了我们所说的舆论审判。当然,此处所 但正如网友“中国心声”所说:判决已成为现实,也已被记入历史, 提到的舆论审判并非社会媒体和公众直接参与到案件的现实审 更为重要的是,这些审判,真正可以给中国司法前行带来什么,给 理当中,而是公众和媒体对案件的事实定性提前于司法机关的认 中国法治精神和民众常识带来什么,否则,一切的关注终将只是 定,从而对司法机关产生巨大的心理压力,导致司法机关无法独 一瞬,而无法成为一个现代国家成长的基石。是的,整个“审判 立的行使司法权、判断案件事实。以李某某强奸案为例,该案一 季”能够引人深思的东西有很多,但令我感触最深的还是以上案 经曝光,社会舆论便将其推至风口浪尖,更有媒体一开始便放出 件在审判前和审判过程中无一例外的引起了社会舆论的轩然大 “强奸事实清楚,证据确凿”的言论,甚至还给出了案件经过和“量 波,尤其在李某某强奸一案中,从二月份李某某被立案侦查到九 刑的建议”。而在媒体的引导之下,不理性的民众更是提出了“李 月底一审结束,民众和媒体的喊打喊杀声不绝于耳,舆论监督俨 某某强奸的是中国的法律…‘非杀不可”的1:3号,更有甚者,还把舆 然转变成了舆论审判。如今,李某某强奸案一审判决已经做出, 论的矛头直指李某某的家人。根据我国刑事诉讼法的相关规定, 但就算如此,媒体和民众对判决的争论仍未停止。不可否认,这 未经人民法院判决,对任何人都不得确定有罪。虽然现在一审已 其中确实有一些民众和媒体是站在中间的立场上真正的去讨论 经认定了李某某的犯罪事实,但在当时案件尚未审判情况下,便 案件、参与监督,但我们也必须看到,多数的民众和媒体是站在原 叫嚣着“李某某非杀不可”,社会舆论显然已经超越了社会监督的 告的角度带着歧视的眼光去对案件进行“评判与裁决”,而且舆论 边界,形成了声势浩大的舆论审判。 大有“李某某不杀不足以平民愤”之倾向。这不禁让我们开始思 二、我国舆论审判的成因 考,在我们极力主张建设法治社会的今天,应该如何处理好社会 舆论审判并非我国所独有,而是在世界范围内都普遍存在, 舆论与司法权独立行使之间的关系,以防止舆论监督转化为舆论 但是,舆论审判在我国当下如此之盛行,却有其自身独特的原因: 审判以致影响司法权的独立行使? (一)公众在同情弱者基础之上愈演愈烈的仇官、仇富心理是 一、舆论审判及其相关概念 舆论审判在我国当今频发的“内因” “舆论是公众对其关心的人物、事件、现象、问题和观念的信 中国现在正处在社会转型的阶段,贫富两极分化、贪污腐败 念、态度和意见的总和,具有一定的一致性、强烈程度和持续性。” 频发是这一时期的主要社会问题。而正是这两个问题引起了社 。这是孟小平先生对舆论的定义,由此可见,舆论是一种态度和意 会公众心里的强烈不满。因此,一旦有为官者、有钱人涉案,大家 见的强有力的显露,在某种程度上,可以把舆论称为“社会态度”, 便会认为其一定是“为官不正、为富不仁”之人,应人人得而诛之。 而此种“社会态度”又往往是公众基于社会基本伦理道德而对某 在这种心理的支配之下,即使在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文档精品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6203200221000001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