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闲置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从“文学形象”到“形象政治”——以1950年代文学形象理论为研究对象.pdf

从“文学形象”到“形象政治”——以1950年代文学形象理论为研究对象.pdf

  1. 1、本文档共1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从“文学形象”到“形象政治”——以1950年代文学形象理论为研究对象.pdf

莩未’海右2014年第12期 从“文学形象”到“形象政治” ——以1950年代文学形象理论为研究对象+ 许丽 刘锋杰 【摘要]1950年代文学形象与政治的结合是不争的事实,并有其内在根据,一方面源于文学形象的价 值功能使然,另一方面由于政治自身的特性与需要产生了政治运用形象的必然。正因如此,1950年代文学形 象的创造与讨论都是政治化的,形成了形象政治这一现象。形象政治即文学形象中有政治,而其时的文学形 象理论如新人论、典型论、形象思维论则为形象政治的建构提供了政策性规约与理论论说。通过1950年代 的文学形象理论为何将文学形象导向形象政治以及如何体现形象政治内涵的解析,可以为文学与政治关系研 究提供一个剖析的案例。 【关键词1文学形象 形象政治 新人论 典型论 形象思维论 [中图分类号]1206.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0—7326(2014)12—0142一ll 在当代文论史上,1950年代是个关键时期,它奠定了当代文论的基础。从其理论体系上看,文学 形象理论是核心,几乎所有的文论教科书都将文学形象作为文艺的基本特性并由此展开关于文学与政治 关系的探讨。从批评实践上看,几乎所有的文学批判运动都从对文学形象的发难开始,往往将文学形象 问题上升为政治问题进行评判。 《武训传》中的武训形象被认为是企图用改良主义来否定中国革命道 路;《我们夫妇之间》被认为丑化了工农兵形象,宣扬小资产阶级的思想情调;《洼地上的“战役”》被 认为通过歪曲志愿军形象而歪曲了国际主义精神等。很多作家、文论家因此被扣上“反党分子”、“资产 阶级右派”、“反革命分子”、“修正主义”、“自由主义”等帽子。可见,在1950年代,文学形象在政治 生活中具有多么重要的地位,文学形象与政治纠缠结合在一起,难解难分。无论是反对这样的结合,还 是主张这样的结合,这都是一个理论事实,我们必须予以深入分析,才有继续反思的基础。 对于1950年代文论而言,文学形象与政治之间的这一存在事实虽已成为过去,但我们毫不讳言地 说它同样存活于当下。当前流行的文化研究对于形象(其中包括文学形象)与阶层、性别、文化身份、 文化霸权等关系的研究就为此提供了很好的例证。这都说明文学形象并非仅仅只是形象本身,它通过自 身能够展示和构想一个更加宽广的世界。如果说1950年代让文学形象承担展示世界的任务是单一的、 “形象的政治学——以1950年代文学形象理论为研究对象”的阶段性成果。 作者简介 许丽,苏州大学文学院博士研究生;刘锋杰,苏州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江苏苏州, 215123)。 一142- 万方数据 片面的甚至是错误的.那么,这不是体现在要其承担之上,而是体现在让其承担了不该承担的那份重 量。文学形象不仅仅只是构图、图像与设计的问题,也是一个如何理解世界、理解生活、理解政治的问 题。正因为如此,1950年代的文学形象变成了形象政治,它在应当承担参与政治的责任时,犯下了过 失与不当.这是需要思考与总结的。但我们不可由此片面乃至错误地否定文学形象与政治的关联,仅仅 将其作为审美的对象来理解,而应不忘记它也是政治性的,完全可以将其视为文化的、政治的对象来理 解。所以,文学形象的问题,其实也是一个形象政治的问题。这一点,在1950年代的文学形象理论的 建构中表露无遗。所以,通过1950年代的文学形象理论为何将文学形象导向形象政治以及如何体现形 象政治内涵的解析,可以为文学与政治关系研究提供一个剖析的案例。 一、文学形象的价值功能 文学形象与政治相结合,其实是有充足的理论依据的,这非出自政治的强迫,而是文学形象的价值 功能使然。这是文学与政治关联的一个重要方面,但此点似乎一直被遮蔽着而尚未得到直接的解析。 新时期以来。在反对“文学工具论”的质疑声中,“去政治化”的文学观念随之而来,“文学审美 论”得以形成。相伴随的是学界降低了文学形象在界定文学属性中的地位,诚如童庆炳所描述的那样: “随着上世纪70年代末和80年代初开始的改革开放和思想解放运动,我们批判了‘文革’时期的文艺 极端政治化和工具化的做法.并冲破了‘文艺从属于政治’的思想束缚,也从长期以来就规定的文学的 特性是‘形象’的单一理解中解放出来,特别是80年代初掀起的‘美学

文档评论(0)

文档精品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6203200221000001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