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关于中国昆剧史研究中“范式”问题的反思——以我国30年来的明代昆剧史研究为例.pdf

关于中国昆剧史研究中“范式”问题的反思——以我国30年来的明代昆剧史研究为例.pdf

  1. 1、本文档共1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关于中国昆剧史研究中“范式”问题的反思——以我国30年来的明代昆剧史研究为例.pdf

黄钟(中国·武汉音乐学院学报)2013年第l期 ofWuhan HUANGZHONG(JournalConservatoryofMusic,China) 胡 建、吴 凡 关于中国昆剧史研究中“范式”问题的反思 ——以我国30年来的明代昆剧史研究为例 摘 要:自20世纪初王国维的《宋元戏曲史》问世,中国戏剧史开始得到学术界的关注,作为对现存 最古老剧种的研究,昆剧史无疑是中国戏剧史中的一个重要分支。文章对1980一2012年间我国明代昆 剧史学术成果中的主要观点作了简要回顾,重点放在了昆剧史研究中范式f.J题的反思上,旨在深入探讨 中国昆剧史研究中的史料运用、视角选择、历史解器、范式突破等问题。 关键词:昆剧史;研究现状;范式;新史学;反思 中图分类号:J607 文献标识码:A 自20世纪初王国维的《宋元戏曲史》问世,中国 蹴而就的,因为元代业已存在的北杂剧与南戏不会 戏剧史开始得到学术界的关注,作为对现存最古老 随着元明易代而消逝,其与明代昆山腔的发展有着 剧种的研究,昆剧史无疑是中国戏剧史中的一个重 密切联系,故应对明前中期的北杂剧与南戏的流变 要分支。随着相关学术论著、论文的面世,使这一领 情况予以关注。 域逐渐成为了一个新的学术热点。①1980年至今,由 在当前研究中,元杂剧入明后渐呈衰落之势已 于社会学、比较文学、心理学等多学科的理论与方法 是多数学者的共识。比如,徐扶明从内容与形式的 被引入中国戏剧史研究,以往相对单一的研究模式, 角度考察,认为明初的北杂剧在创作内容上只为统 到此时有了一定程度的改观。因此,本文拟对30年 治阶级服务,脱离了现实生活;表演形式上只讲究词 来我国明代昆剧史学术成果中的主要观点作一简要 藻和音律,甚至把场上之曲改为了清唱之曲,这注定 的回顾②,而重点又放在昆剧史研究中范式@问题的 无法适应时代的要求被甩出历史舞台。叫刘荫柏在 反思匕。 《北曲在明代衰亡史略考》中提出,需从三个方面解 释这一现象:第一,元杂剧内容充斥着对封建礼教的 一、研究现状 批判和社会丑恶现实的揭露,明初统治者对北杂剧 实施了高压政策;第二,朱元璋对《琵琶记》的推崇使 众所周知,从元末明初昆山腔的出现至万历时 得文人和民间艺人弃演北杂剧而学唱南曲传奇;第 期昆剧的繁盛,此过程贯穿了整个明代。昆剧史研 三,南曲传奇打破了北杂剧一人主唱的形式,有利于 究者意识到,对这一历史的运动轨迹进行梳理的同 多方面展示人物的内心世界,艺术形式上优于北杂 时,更有必要系统地考察昆剧得以流行的社会文化 剧。口3赵晓红也认为,在明初禁戏政策的高压下,很 条件。30年来,他们大致从以下四个不同论域进行 难再次形成元代文人与伶人一同提升戏曲的可能 了探讨。 性,外加思想的钳制、科举的诱惑,明初文人产生了 (一)明前中期北杂剧与南戏的流变研究 轻视戏曲的普遍心态,进而导致了北杂剧的衰败。[31 研究者们认为,明中叶昆山腔的兴起并非是一 此外,徐子方以戏剧形态与政治环境当作北杂 作者简介:胡 建(1981~),男,华中师范大学音乐学院讲师,华中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博士生;吴凡(1974~),女,文学博士,华 中师范大学音乐学院教授(武汉430079)。 收稿日期:201

文档评论(0)

文档精品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6203200221000001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