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新加坡规划分析,新加坡城市规划,新加坡城市规划展览馆,新加坡规划,新加坡城市规划馆,新加坡邦城规划,新加坡规划之父刘太格,新加坡总体规划,介绍新加坡的城市规划,新加坡的城市规划
三、在不同演化阶段的规划和特征 莱佛士城 除了中心商务区,全岛范围内大力发展基础设施,改善环境质量也是这个阶段城市发展的重点。大量城市基础设施在城市概念规划引导下开始建设,例如城市下水系统、蓄水池、防洪设施、机场、海港、电力站等等。以清理新加坡河为代表的环境提升运动启动起来。这些努力为经济进一步重组提供了条件和空间。 (3)1980年代末开始的建筑与城市保护 城市飞速建设带来了空间过剩的危险,现代城市的物质形态虽然大致建设起来,但经济活动尚不足支撑如此多商业空间运转。这种趋势积累的矛盾在1980年代中期的经济衰退中表现出来。 1983年,占新加坡第四大支柱产业的旅游业出现了1965年以来的首次衰退。大量的酒店房间、零售业和办公空间需要新的刺激才能消化。另外,1980年代初完成的滨海湾南岸(Marina South)的大型填海造陆工程为市区进一步发展提供了相对充足的土地。 (4)1990年代中期以后步入1990年代中期,全球化浪潮席卷至新加坡,新加坡不仅仅是一个岛国,更成为全球城市网络中的重要据点。经济结构方面,科技密集型产业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在此背景下,一系列工业园区建设起来,包括科学园和若干商务园,必威体育精装版的纬一生物科技园也是这一系列产业升级规划的延续和完善。近几年,新加坡城市发展又面临新的挑战,除了全球背景下的可持续议题,老龄化的问题也日益凸现。另外,产业升级带来大量移民的涌入,人口的持续增长为城市的各项基础设施都带来压力。除了科技和知识密集以外,创新密集型经济也逐渐受到重视。另一方面,提升居住环境质量也是提高城市竞争力的有力手段,例如在大力发展轨道交通的框架下,新镇规划引入TOD理念优化现有配套设施,用更生态和可持续的方法改善现有绿化,引进新的绿地和休闲娱乐空间。商业活动也由城市中心区向区域中心扩散(图6),新的商业商务园的兴建分散了中心商务区的部分功能。城市保护与更新的议题已从振兴旅游业转换为对新加坡的本土文化的认可和关注。 四、道路交通规划 新加坡道路骨架为蜂窝状,综合了放射状路网和方格网路网的优点,按照路网密度排名,其在全世界位于第3位。为了解决日益增长的交通压力,新加坡政府努力完善道路网建设,但通过越来越多的实践证明,光靠修路并不能解决交通问题。新加坡从1970年起,就不断出台新的或改进老的交通管理措施。包括以下几方面: 1、通过大力发展公共交通——贯穿全国的地铁、轻轨系统及发达的陆地公交汽车网络系统,来解决市民的出行;另外通过GPS自动调动系统提高出租车效率 2、以电子收费系统限制公交车以外的车辆在高峰时间进入闹市区; 3、每年有一定限量的轿车购买指标以防止车辆增长的速度过猛 4、大力进行道路系统、停车场、停车楼的建设。目前新加坡国内的道路用地已占其国土面积的12%。但从1999年以来对闹市区进行减少停车设施来限制交通流量。 城市发展原因和启示 一是强势的政府规划管制力。新加坡是一座几乎百分之百按照规划实施的城市,其规划控制力在当今世界恐怕很难找到第二例。为实施统一规划而设置的建屋发展局(HDB)、市区重建局(URA)等机构扮演了全职家长的角色。在实施规划的决定性因素——公共住宅建设过程中,从规划、设计、建设、分配(销售)到物业维护所有环节几乎完全为政府所控制。 二是极具理想城市色彩的新市镇建设。新加坡的新市镇规划不仅作为一种疏解原旧城中心人口的有效策略,更作为一个预先设定的理想化社会结构的空间载体,以几乎完美的社会空间模式安置了新加坡大多数国民。在镇中心-邻里单元-建筑组团的理想空间结构中,理想的空间和人口规模,理想的就业-生活模式,理想的公共设施配置,理想的生态绿化配置,理想的族群和阶层人口配比,等等,其理想化程度近乎完美。 三是极为清醒的国土资源忧患意识。新加坡是一个弹丸小国,既要应对不断增长的人口压力又必须面对有限国土的生态承受力。新加坡从建国伊始就明确了高层高密度的紧凑发展模式,以尽可能多地留出生态空间。在高密度人口和高密度建筑的城市中还能拥有令人羡慕的高比例生态自然环境,并达到国际标准的宜居水平,在当今世界上恐怕也没有第二例。 四是将历史文化保护与传承看作是城市振兴的积极要素和国家地位的重要来源。新加坡的经济奇迹背后渗透着深刻的传统文化基础,新加坡的中央集权政体也因此通过文化正义性而获得了政治合法性。新加坡的历史文化保护起步不早,留下的东西也不多,最为引人瞩目的牛车水等地其实也就是中央商务区的文化点缀,但其在新加坡公共语境中是如此重要,以牛车水为代表的展现新加坡历史文化的发达旅游业似乎已将中央商务区的经济实质完全掩盖。历史文化成了新加坡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和门面。 五是随着形势的变化而不断动态地调整规划策略。面对越来越严峻的国际竞争压力和人口老龄化压力,新加坡不得不采取积极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