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馆非物质文化遗产馆藏体系的构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背景下博物馆建设思考.pdf

博物馆非物质文化遗产馆藏体系的构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背景下博物馆建设思考.pdf

  1. 1、本文档共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博物馆非物质文化遗产馆藏体系的构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背景下博物馆建设思考,非物质文化遗产博物馆,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成都非物质文化遗产节,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2008 年第 4 期 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Vol.33 No .4 第 33 卷(总第 142 期) Journal of Hebei University (P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 Aug ., 2008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背景下博物馆建设思考 辛 儒 (河北大学 博物馆,河北 保定 071002) 摘 要: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和价值开发已经成为博物馆建设的重要环节,本文从文化遗产的传承、文化建设多元 化、系统化管理等角度分析了构建非物质文化遗产馆藏体系的意义,并就其构建思路提出了一些看法。 关键词:博物馆 非物质文化遗产 馆藏体系 作者简介:辛儒(1955- ),女,北京人,河北大学博物馆副研究员,主要从事博物馆宏观管理研究。 中图分类号:G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378(2008)04-0126-03 收稿日期:2008-02-20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背景下,保存文化的多样性显得 民间说唱艺术,以及自然地理、环境风貌等等,共同构成 愈加重要。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各民族独有的文化留存, 为容美土司文化的完美与和谐。因此,我们在对这里的文 其保护与传承开始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作为遗产收藏的 化进行研究、保护和理解、阐释时,要从多角度去认识和 博物馆界也开始重新定义自身的职能,将非物质文化遗产 [2] 因此,对非 把握,才能很好地了解其深刻的文化内涵。” 纳入到馆藏体系当中。本文拟就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一新的 物质文化遗产的开发能够有效地传承民族文化,对于人们 馆藏类别在博物馆馆藏体系中的构建及其价值开发进行 理解和弘扬历史精神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探讨。 (二)有利于文化建设的多元性 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强烈的地方特色,是地方文化 一、构建非物质文化遗产馆藏体系的意义 和历史的承载方式,这就要求建立具有鲜明地方特色的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开发体系,或者根据当地情况建 (一)有利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 立规模不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博物馆,或者将此任务落 非物质文化遗产之所以受到重视,是因为它负载着中 实到当地各级各类博物馆,在其中建立非物质文化遗产 华各族人民创造的民族文化,是民族文化精华的重要载 保护体系。“另一方面,构成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理论基 体。中国人民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不同的自然条件和物质 石的是 20 世纪以来人类文化史上形成的文化权利观念、 条件下,创造了形式多样、品类齐全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文化多样性观念、文化遗产保护观念等。”[3]如云南西双 这些淳朴、鲜活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构成了中华民族世代相 版纳依托古老村落建成“没有围墙”的布朗族生态博物 传的精神财富。同时,非物质文化遗产反映着文化的多样 馆,展示着有千年历史的古老村寨生活—— 古老的佛寺、 性,传承和满足着人们的多种心理需求和精神需求,人们 茶园以及布朗族传统文化习俗和生活方式,这是我国首 在传统故事、民俗活动、表演艺术等非物

文档评论(0)

tianma2015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