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4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加达默尔《真理与方法》导读 伽达默尔 (Hans-Georg Gadamer) 加达默尔《真理与方法》导读 理解对于人生负有双重责任;它使人与生活及文化传统建立起意义联系的同时,也彰显出人的自我理解。 理解展开的是一个人生存的精神世界; 人在理解中意识到他存在的意义和价值,理解同时拓宽了人生的境界。 理解构成人存在的一种基本状态。 《真理与方法》导读 《真理与方法》,全名为 《真理与方法——哲学解释学的基本特征》。 德国现代哲学家、语言学家、美学家加达默尔著(汉斯—格奥尔格·加达默尔),哲学解释学的创始人。该书1960年出版。 本书主要探讨 理解现象的本体论问题。 哲学诠释学的体系中的三块基石:柏拉图的对话理论、黑格尔绝对观念的辩证法和海德格尔 关于 “此在” 即人的存在的本体论。 《真理与方法》导读 《真理与方法》题 解: 1.解释学——关于理解与解释的学科 ; 解释学(Hermeneutics,阐释学、诠释学、释义学、理解学等)一词的希腊文的词根是赫尔默斯(Hermes)。 赫尔默斯是希腊神话中的信使神。 希腊人相信,他既是雄辩者的保护神,又是骗子和窃贼的保护神。 现代西方哲学解释学是在传统解释学的影响下产生于20世纪60年代的哲学流派。 《真理与方法》导读 2.《真理与方法》—— “由运用科学方法所提供的确实性并不足以保证真理。这一点特别适用于精神科学,但这并不意味着精神科学的科学性的降低,而是相反地证明了对特定的人类意义之要求的合法性,这种要求正是精神科学自古以来就提出的。在精神科学的认识中,认识者的自我存在也一起在发挥作用,虽然这确实标志了‘方法’的局限性。凡是由方法的工具所不能做到的,必然而且能够通过一种提问和研究的学科来达到,而这门学科能够确保获得真理。”(635页)。 《真理与方法》导读 这表明: 加达默尔有意 张扬真理而排斥方法,真理与方法显然处于一种对峙的关系中(海德海德格尔的真理概念与狄尔泰的方法之间的对立 ) 。 加氏追求的真理是一种存在的真理,这种存在的真理是近代自然科学方法论所无法把握的; 《真理与方法》的主题就是反对被近代科学的方法论意识弄得过于狭窄的“真理概念”,通过对“艺术、历史、哲学”等精神学科的考察,恢复真理观念的固有内涵,进而把由科学方法论获得的科学的、确切的真理观,概括为一种次级的、人为抽象的、主观化的真理观——这就涉及到所谓解释学的普遍性问题。 在导言中,加氏明确提出: “我们是在探究:理解怎样得以可能?这是一个先于主体性的一切理解行为的问题,也是一个先于理解科学的方法论及其规范和规则的问题。” “理解不属于主体的行为方式,而是此在的存在方式。” “ 在经验所及并且可以追问其合理性的一切地方,去探寻那种超出科学方法论控制范围的对真理的经验。这样,精神科学就与那些处于科学之外的种种经验方式接近了,即与哲学的经验、艺术的经验和历史本身的经验接近了,所有这些都是那些不能用科学方法论手段加以证实的真理借以显示自身的经验方式”。 一、西方解释学的历史演化: 哲学解释学是传统解释学长期发展的结果 古代的解释技巧——近代的精神科学方法论—现代的哲学解释学 第一阶段 从古希腊到19世纪上半叶; 古代的神学解释学与法学解释学。 研究解释的规则和方法的学说就是解释学 (古代) 第二阶段 从19世纪上半叶到20世纪初; “古典解释学”或“近代的解释学” 施莱尔马赫和狄尔泰的“一般解释学”。 第三阶段 从20世纪20年代到 60年代; 海德格尔、加达默尔现代解释学、哲学解释学 第二阶段:一般解释学阶段: 德国哲学家施莱尔马赫(F.D.E.Schleirmacher,1768-1834) 把解释学的关注对象从对经典的诠释扩大到对一切文本的解释,把解释学作为一种认识论和方法论原理引进哲学,建立了具有普遍意义的文本解释学。 ——施莱尔马赫:解释学——“避免误解的艺术”。 ——德国哲学家狄尔泰(W.Dilthey,1833-1911):生命哲学 一般解释学发展到 精神科学认识论。 “自然必须说明,人则必须理解” 。 这就是解释学:从古代的具体的特殊的解释技巧到近代的作为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精神科学)的一般方法论的转向(turn)。客观性追求 第三阶段:哲学解释学 海德格尔通过对此在的时间性分析,把理解作为此在的存在方式来把握,完成了解释学从方法论、认识论向本体论研究的根本性转变。 “此在”即人的存在的本质结构有两个方面:可能性和事实性。可能性是指人的存在是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