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被系统程序自动判定探测到侵权嫌疑,本站暂时做下架处理。
- 2、如果您确认为侵权,可联系本站左侧在线QQ客服请求删除。我们会保证在24小时内做出处理,应急电话:400-050-0827。
- 3、此文档由网友上传,因疑似侵权的原因,本站不提供该文档下载,只提供部分内容试读。如果您是出版社/作者,看到后可认领文档,您也可以联系本站进行批量认领。
查看更多
YBT512793钢的临界的测定方法(膨胀法).pdf
中华人民共和国黑色冶金行业标准
钢的临界点测定方法(膨胀法) YB/T5127一93
Steel-Determinationofcriticalpoint一
Dilatometricmethod
本标准适用于用膨胀法测定钢的临界点。
1 术语、定义及符号
1.1 刀c
钢加热时,珠光体转变为奥氏体的温度。当此转变是一个温度范围时,将其开始温度用Ac,,表
示,结束温度用Ac,f表示。
1.2 Ac,、Ac,.
1.2.1AC,- 亚共析钢加热时,所有铁素体均转变为奥氏体的温度。工业纯铁加热时,铁素体向
奥氏体转变的开始温度用AC,表示,铁素体向奥氏体转变的结束温度用Ac,f表示。
1.2.2Ac,.— 过共析钢加热时,所有渗碳体和碳化物完个溶人奥氏体的温度。
1.3 As,Af
1.3.1As- 钢加热时,马氏体逆转变为奥氏体的开始温度。
1.3.2Af-一一钢加热时,马氏体逆转变为奥氏体的结束温度。
Ar,.A rCm
}一:.、
Ar, 亚共析钢经奥氏体化后冷却时,奥氏体向铁素体转变的开始温度。工业纯铁经奥
氏体化后冷却时,奥氏体向铁素体转变的开始温度用Ar,s表不,奥氏体向铁素体转变的结束温度用
A;」,表%]N.
1.4.2Arum— 过共析钢经奥氏体化后冷却时,渗碳体或碳化物析出的开始温度。
1.5 月r
钢经奥氏体化后冷却时,奥氏体向珠光体转变的结束温度。
1.6 Bs.8f
6.1 B:一一泪闷经奥氏体化后冷却时,奥氏体向贝氏体转变的开始温度。
1.6.2 月厂— 钢经奥氏体化后冷却时,奥氏体向贝氏体转变的结束温度。
7 Ms,Mf
1.7.1Ms- 钢经奥氏体化后冷却时,奥氏体向马氏体转变的开始温度。
1.7.2 M厂— 钢经奥氏体化后冷却时,奥氏体向马氏体转变的结束温度。
2 原理
钢铁是一种具有多型性相变的金属。其高温组织 (奥氏体)及其转变产物 (铁素体、珠光休、贝
氏体和马氏体)具有不同比容。所以,当钢铁试样在加热和冷却时,由于相变引起的体积效应叠加在
膨胀曲线上,破坏了膨胀量与温度间的线性关系。从而,可以根据热膝胀曲线土所显示出热膨胀的变
化点来确定相变温度,即钢的固态相变临界点,简称钢的临界点。
中华人民共和国冶金工业部1993一12一08批准 1994一01一01}O7k
YB/T5127一93
3 试样的要求
3.1 每炉钢取三个试样,取样部位应有代表性,试样组织应均匀。
3.2 试样尺寸、平行度、光洁度、公差应符合仪器要求。
3.3 为防止试样脱碳、氧化,对试样表面必须进行保护,如镀铬等。
3.4 每个试样只能测量一次。
4 试验仪器 (膨胀仪)
4.1伸长计
用于测量试样膨胀及收缩尺寸的变化。其最小分度应能达到2.5X10-m,并要求它的支架不受环
境温度变化影响。伸长计与试样连接借助于透明石英组件。
4.2温度测f装皿
4.2.1用校准后的热电偶测量试样的温度。热电偶应以冰一水槽或等效的系统使其以。℃为参考
点。与热电偶配合使用的记录仪不能低于。.5级,其他等效装置应有相应的灵敏度和准确度。
4.2.2 用具有均匀合适的膨胀特性的标样测量试样的温度。
4.3控温装f要求
控温装置应能使试样温度波动小于士2C.
4.4加热方式及均温区要求
加热方式用直热式或旁热式均可。要求均温区长度大于试样长度,在均温区内最大 温差小于
士 3℃。
5 试验条件和步骤
5.1试验条件
5.1.1选定加热和冷却速率
选定每小时低于200℃速率进行加热和冷却。
5.1.2选定奥氏体化温度
5.1.2.1亚共析钢一般在Ac,以仁30一50C.
5.1.2.2 共析钢一般在Ac,,以上30-500C,
5.1.2.3过共析钢一般在Ac。二以上30-50℃或根据实际需要而定。
5.1.3 选定奥氏体化保温时间
保温时间10一20min。
5.2试验步骤
5.2.1把待测试样安放在膨胀仪中,确保试样的端面与石英组件接触良好。安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Tencel纤维大豆蛋白纤维与棉溷纺纱的开发.pdf
- Terzaghi一维固结理论研究综述.pdf
- TG导入到adina进行流固耦合分析.doc
- TH5945机床立柱的静刚度分析.pdf
- TheImportanceofBeingErnest真诚的重要性.doc
- THF1防水层在胶新铁路施工中的应用.pdf
- THZ1600型喷绘耗材涂布机的设计研究.pdf
- TiAlNTi多元复合涂层的截面透射电镜研究.pdf
- Timoshenko悬臂梁自由振动特性的近似分析方法.pdf
- TiO2和SiO2薄膜应力的产生机理及实验探索.pdf
- 绿电2022年系列报告之一:业绩利空释放,改革推动业绩反转和确定成长.docx
- 化学化工行业数字化转型ERP项目企业信息化规划实施方案.pdf
- 【研报】三部门绿电交易政策解读:溢价等额冲抵补贴,绿电交易规模有望提升---国海证券.docx
- 中国债券市场的未来.pdf
- 绿电制绿氢:实现“双碳”目标的有力武器-华创证券.docx
- 【深度分析】浅析绿证、配额制和碳交易市场对电力行业影响-长城证券.docx
- 绿电:景气度+集中度+盈利性均提升,资源获取和运营管理是核心壁垒.docx
- 节电产业与绿电应用年度报告(2022年版)摘要版--节能协会.docx
- 2024年中国人工智能系列白皮书-智能系统工程.pdf
- 如何进行行业研究 ——以幼教产业为例.pdf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