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闲置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迭合认同”的分析策略与“多元一体”的生命逻辑.pdfVIP

“迭合认同”的分析策略与“多元一体”的生命逻辑.pdf

  1. 1、本文档共1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迭合认同”的分析策略与“多元一体”的生命逻辑.pdf

社会学研究 叠合认同: “多元一体” 的生命逻辑∗ 方 文 一、中国宗教的迷思:文化特异性路径 中国宗教史是世界宗教史的缩影。就中国宗教共同体的建构而 言,从近代中国开始,世界上最主要的宗教在这里都能发现她们最虔 敬的信徒。但对中国多元宗教的实证研究,无论是本土学者还是外国 学者,一直受困于东方学的语境,在其中,中国作为“他者”或对象。 其主宰性的研究路径则是中西文化特异性。 (一)文化特异性路径 文化特异性路径,首先是一场影响深远的国际社会科学运动,系统 地发轫于上个世纪 60 年代。其基本成就,在于确立文化差异因素在 社会科学中的解释地位。与之对应,标定中西文化差异的一系列二元 对立维度被构造出来,其中最有影响的当属集体主义- 个体主义 (Hofstede,1980 ;2001 )。 文化特异性路径的元理论预设,可概括为文化实体论和文化—行 为的因果决定论(方文,2008a:138-139 )。对文化特异性论者而言, 不同的文化共同体,似乎存在其凝固的和同质性的文化实体。文化实 体论又和文化—行为的因果决定论密切关联。不同的文化共同体,被 认为有不同的文化模式,不同的文化模式决定其语境中的个体和群体 的心理和行为模式,其结果就是文化比较研究中所发现的心理和行为 差异。 ∗ 本文是作者主持的 2008 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中国社会转型:转型心理学的路径》 (08BSH063)的部分成果。本文的写作和修改受惠于渠敬东、杨凤岗、罗琳、卢云峰和刘海涛 的指点和批评,谨此致谢。 1 社会学研究 (二)中国宗教的迷思 在宗教领域,文化特异性路径也自然推演出中西宗教之间一系列 的二元对立,并且有意无意地成为中国宗教实证研究的主宰框架。这 些简洁而僵化的二元对立,可解析为相互关联的两个基本问题:第一 是“有无问题”,即中国有宗教吗?第二是“虔敬/功利问题”,即中国人 有纯粹的宗教信仰吗? 中国宗教的有无问题,貌似愚昧,但它有其独特的生成逻辑和历 史意蕴,并和中国基督宗教共同体的建构历程密切关联。虽然近代中 国国力逐渐衰弱,但“ 中华归主” (the Christian Occupation of China ) 或基督宗教征服中国,梦想终究落空。中国是否存在宗教信仰,就开 始被系统地恶意建构。中国人的心智,被认为还没有成熟到能皈依基 督洞悉上帝奥妙的程度;以基督宗教的完备性而论,中国人没有宗教 信仰,有的只是些前宗教的或似宗教的痕迹。有关中国人的宗教信仰 的疑问,经过韦伯比较宗教社会学的诠释,又和中国近代资本主义精 神的缺失以及近代中国的衰落相关联。 第二是虔敬/功利问题。即使中国人被认为有某种尚未成熟的宗教 情怀,他也是实利取向的而不是虔敬的,是入世的而不是超验的,因 为中国人是遇神敬神,遇佛拜佛;或者是临时抱佛脚。 文化特异性的逻辑,实际上也是华人宗教社会学者杨庆堃的潜在 假设。在其经典著作《中国社会中的宗教》中,他试图在制度化宗教 (institutional religion )之外,勾画中国文化语境下特异的宗教形态: 分散宗教(diffused religion ),以之和虚构的西方统一的制度宗教相区 别(C. K. Yang, 1961) 。 制度性宗教与分散性宗教的两元对立,实际上统合了中国宗教的 有无问题和虔敬/功利问题。所谓制度性宗教,意指具有独立神学体系、 崇拜形式和组织形式的佛教和道教等普世性宗教。它类似西方基督宗 教形态,也是中国存在宗教的证据。而分散性宗教,则是渗透到世俗 中的民间信仰,也是世俗制度的观念、仪式和结构的组成部分,如家 庭内的祖先崇拜、行业的保护神崇拜、区域的地方神灵崇拜和政府的 祭祀仪式。分散性宗教的精神,在杨庆堃的分析中,是功利的而不是 虔敬的。 杨庆堃的这本论著,是文化特异性的中国宗教研究的巅峰之作, 也是西方学者研究中国宗教的必读书目。中国宗教特异性的迷思,也 2 社会学研究 因此而圆满成就。 (三)超越文化特异性 文化特异性路径已面临系统的

文档评论(0)

xingkongwd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