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大豆品种的抗病性与叶片内苯丙氨酸解氨酶活性关系的研究.pdf

大豆品种的抗病性与叶片内苯丙氨酸解氨酶活性关系的研究.pdf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大豆品种的抗病性与叶片内苯丙氨酸解氨酶活性关系的研究.pdf

第Zl卷第3期 大豆科学 V01.21N¨ 垫堡堑 !星 量鱼兰望曼垒墼 量篁!兰些呈兰 垒!!: !!!! 大豆品种的抗病性与叶片内苯丙氨酸解氨酶 活性关系的研究’ 刘亚光1李海英2杨庆凯1 (1.东北农业大学农学院,哈尔滨150030;2.黑龙江大学生物工程系,哈尔滨150086) 1号,2号,4号,6号,7号等5个生理小种,测定从接种到显症前与抗性有关的苯丙氨酸解氨酶活 性的变化。研究结果表明,抗病的大豆品种接种不同生理小种的灰斑病茵后,PAL的活性分别从 第6--7天起呈上升趋势且明显高于对照;相反感病品种从8~9天起PAI,活性明显低于对照。因 此说明PAl,的活性与大豆抗灰斑病性呈正相关关系。 关键词 苯丙氨酸解氨酶(PAL);大豆灰斑病;抗病性 中图分类号s436.412.1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000—9841(2002)03—0l95一04 玉米与小斑病菌“1、黄瓜与霜霉病菌“]、和水稻与白 0前言 叶枯病菌[63的互作体系中都得到了研究证实,说明 PAL酶与植物抗病性密切相关。但有关大豆植株 近年来,许多学者对大豆抗灰斑病菌的抗性机 侵染灰病菌后PAL酶活性变化与抗病性关系还未 制进行了研究,发现抗病品种叶片的气孔密度较小、 见报道。本文用抗性不同的大豆品种感染致病力不 叶表面蜡质层较厚、叶片的栅栏组织排列的整齐,这 同的灰斑病菌生理小种后,对叶片内PAL酶活性的 些都是抗病品种抵抗病原菌侵入和扩展的结构屏 变化进行了初步的比较研究,旨在明确大豆植株体 障;在生理生化方面,大豆在感染灰斑病菌后,体内 内PAL酶的变化与其抗病性的内在联系,为进一步 全面揭示大豆灰斑病生理生化抗性机制提供理论依 过氧化物酶(POD)和超氧化物酶(sOD)都有所增 据。 ‘ 加;感病品种POD与sOD的活性明显高于抗病品 种。感病品种的游离氨基酸、可溶性糖也均高于抗 病品种。目前,对大豆抗灰斑病的生理生化机制了 1材料与方法 解的还不够深入,不能全面揭示其抗病机制,因此有 必要对其进行深入的研究。 1.1供试材料及接种处理 植物苯丙氨酸解氨酶(PAL)是植物次生代谢的1.1.1供试材料:抗灰斑病的品种:东农9674和东 关键酶之一。它催化L一苯丙氨酸形成反式肉桂酸 这一不可逆过程,是植物次生代谢产物特别是植物 以上品种均由东北农业大学大豆研究所提供。 保卫素和木质素合成途径中的定速酶。Behr(1949)1.1.2供试菌种:大豆灰斑病菌1号、2号、4号、6 等认为细胞的木质化是寄主植物对病原菌侵染的积 号和7号生理小种均由东北农业大学大豆研究所提 极反应,是阻止病原菌进一步侵人的机械屏障。这 供。 说明PAL酶的活性增强,则木质素产生加速,进一 1.1.3材料准备及接种处理:采用盆栽大豆苗(保 证每盆4株苗),在大豆第四片复叶完全展开时进行 步导致植物抗病性的增强。Minamiaki(1964)等发 现了植物感染病菌后PAL酶活性明显提高o],这在接种处理,将刚刚配制好的浓度均为1.5x104个/ ·收辅日期:2001—12—19 作者简介:刘亚光(1968一

文档评论(0)

整理王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