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由中国训诂学走向中国解释学.pdf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由中国训诂学走向中国解释学.pdf

150 击知学豢2009·3 由中国训诘学走向中国解释学 周光庆 摘要:在当今之世,回应中国社会文化在现代化进程中转型发展的实际需要,重建和发展中国训诂 学的最佳路径应该是:从它固有的作为研究“训诂”、指导“训诂”、提高“训诂”的解释之学因而注重探 讨文化经典多重意义的获得、建构及其在现实中的应用这一基点出发,借鉴西方解释学的眼光与方法,使 之在开放互动中兼融转型,走向具有中国特色的当代中国解释学,从而在趋于现代化的中国文化学术格局 中拥有合理合适的地位与前途。 关键词:训诂学 开放互动 兼容转型 中国解释学 最近二十多年来,许多训诂学者都为当代训诂学的发展前途在思虑,在讨论。根据我们的了解,有两种意 见较有代表性。一种意见认为:“训诂学的生命力,维系在建立汉语语义学的需要上”,训诂学如果“固守自己 作为解读技艺或经验的原来面貌,那么,它便无法在语言科学中找到自己的位置。呻另一种意见认为:训诂学 应该适应中华文化转型发展的需要,恢复固有的文化经典解释学的精神,沿着它本有的发展方向,并以西方的 解释学为参照,走向具有自己特色的当代中国解释学o。直到目前为止,各种意见尚未统一。究其原因,似乎 在于各方都末作出更为充分而有力的论证。与此相映的是,受西方解释学的影响,许多哲学社会科学领域的 学者都起而倡议建立中国自己的诠释学,为此而向训诂学发出了呼吁,但是似乎并末得到应有的回应。鉴于 这种种实际情况,本人认为,无论为了真正开拓中国训诂学的发展道路,还是为了建立中国解释学的合理构 想,当下都应认真讨论中国训诂学是应走向汉语语义学还是应该走向中国解释学的问题,因而不揣浅陋,贡献 一己之见,请教各位方家。 一、中国训诂学的古代进程 中国训诂学,原本是研究“训诂”的学问。而“训诂”,又称“诂训”或“故训”,起源于社会转型、“哲学突破”、 哲人学者努力解释旧典籍以阐发新思想的春秋时代。古代学者对其内涵有多种解说,但以孔颖达《毛诗正义》 的解说最为通达:“诂者古也,古今异言,通之使人知也;训者道也,道物之貌以告人也”:“然则诂训者,通古今 之异辞、辨物之形貌,则解释之义尽归于此。”由此可见,“训诂”本来就是对文化经典的“解释”。但是,如要全 面了解“训诂”的真相,进而全面了解训诂学的真相,最好还是从历史实际出发,直接观察分析古人较为典型的 “训诂”工作。学者公认,《国语·周语下》记载的晋国著名政治家叔向对《诗经·周颂·昊天有成命》的解说, 就显现了早期“训诂”的真相: 其诗日:“昊天有成命,二后受之,成王不敢康。夙夜基命宥密,於缉熙,蛊厥心,肆其靖之。” 是道成王之德也。成王能明文昭、能定武烈者也。夫道成命者而称昊天,翼其上也。二后受之,让于 德也。成王不敢康,敬百姓也。夙夜,恭也;基,始也;命,信也;宥,宽也;密,宁也;缉,明也; 熙,广也;宣,厚也;肆,固也;靖,和也。其始也。翼上德让而敬百姓;其中也,恭俭信宽帅归于 宁;其终也,广厚其心以固和之。始于德让,中于信宽,终于固和,故日成。 ①王宁:《试论训诂学在当代的发展及其旧质的终结》。‘中国社会科学》1988年第2期。 ②周光庆:‘中国经典解释学研究刍议》,《华中师范大学学报》1993年第2期;《二十世纪训诂学研究 的得失》,《华中师范大学学报》1999年第3期。 万方数据 由中国纠诂孝走向中国奢辱秤学 151 可以看到,“训诂”是一种完整而系统的解释工作。其对象主要是《诗经》等等文化经典;其目的主要是阐发出 意义,以说明现实问题:其内容主要是释词、析旬、概括主题和阐发义理:其方式主要是后世学人总结的“诂”、 “训”、“传”,三者逐层上透,相互贯通。 同样是在这个大变革的春秋时代的激励下,哲人孔子对于生命历程的目的性有独特的体验,因而选取数 部文化经典重新加以研究阐释,作为教育弟子的基本教材,作为建构新型思想的主要凭借。其根本理据是它 们蕴含着西周礼乐文化和文武周公之道:其根本的目的是阐发出其中的礼乐文化精神和文武周公之道,然后 加以损益重构,从而建立起救世的人间秩序和道德精神。为此,他首创了儒学的文化经典解释思想:“述而不 作,

文档评论(0)

整理王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