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4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10测量过程控制技术—测量系统分析—OK.ppt
对稳定性图的分析,由上图可以分析:如果稳定性有问题时,均值和极差图会出现漂移或非控制状态。 1.均值图出现非控制状态时,表明测量系统测量不正确,检查: a) 偏倚改变了—确定原因并改正; b) 如果原因是磨损—重复校准、维修。 2.不必计算测量系统稳定性数值—通过减少系统误差来改善稳定性。 不稳定性可能原因 1.仪器需要校正,需要减少校正周期; 2.正常老化或退化; 3.仪器维护不足; 4.仪器设计或方法问题; 5.环境的影响(温度、湿度、振动、清洁等)。 第四章 偏倚、线性、稳定性、再现性、重复性 重复性和再现性(GRR) —重复性和再现性用于衡量测量系统变差的宽度或分布。 —偏倚、线性、稳定性用于对测量系统变差做定位(位置)。 重复性:由一个评价人,采用一种测量仪器,多次测量同一零件的 同一特性时获得的测量变差。 1. 在固定和规定的测量条件下连续(短期)试验得到的变差。 2. 通常指仪器变差(EV)。 3. 是仪器(量具)固有的变差或性能。 4. 当测量环境固定时,为系统内变差。(测量环境固定:固定的零件、仪器、标准、方法、操作者;人机料法环为内部变差)。 5. 一个操作者需要对产品进行多次测量时,需要进行重复性分析。 第四章 偏倚、线性、稳定性、再现性、重复性 2个评价人,3次实验,5个零件,重复性分析通过做极差图。 结论: 1. 对于两个评价人,所有点都在控制限内,因此,评价人没有区别。 2. 如果其中一个评价人的测量超出控制限制,则结论为他的方法与 另外一个不同。 3. 如两个评价人都有一些超出控制限制,则结论是测量系统对评价 人的技术敏感,需要改进以获得有用的数据。 第四章 偏倚、线性、稳定性、再现性、重复性 重复性不好的可能原因: 1. 仪器内部:修理、磨损、设备和夹紧装置故障、质量差。 2. 仪器设计或方法,重新设计来提高刚度。 3. 评价人内部:技术、职位、缺乏经验、操作技能、疲劳。 4. 存在过大的零件内变差(形状、位置、表面加工)。 5. 环境内部:温度、湿度、振动、亮度、清洁度。 第四章 偏倚、线性、稳定性、再现性、重复性 再现性:不同评价人,采用相同的仪器,测量同一零件的同一特性 时测量平均值的变差。 1. 用以产品/过程资格认定,误差可能来自评价人、设备、时间 或方法即测量条件之间的平均误差。 2. 通常指评价人的误差。 3. 系统间的误差。 4. 某个产品特性需要 被2名或多名操作者 测量时,需进行再 现性分析。 第四章 偏倚、线性、稳定性、再现性、重复性 第四章 偏倚、线性、稳定性、再现性、重复性 再现性可以通过做均值图来分析: 2个评价人,4次实验,5个零件 第四章 偏倚、线性、稳定性、再现性、重复性 均值图结论: 1. 在这次分析中,10个点中的4个点超出控制限制。 2. 因为这少于总点数的一半,结论是测量系统不足以检查出零件间的变差。 再现性错误的潜在原因 1. 评价人之间:技术、技能、经验不同导致的均值差。 2. 量具刻度盘上的读数不是很清楚。 3. 需要某种夹具帮助评价人提高使用量具的一致性。 4. 环境的影响(温度、湿度、振动、清洁等)。 第四章 偏倚、线性、稳定性、再现性、重复性 量具的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一)中考数学模型训练与线段最值有关的综合问题.doc
- (沪教版高二上)数学第九章矩阵和行列式初步(章综合).ppt
- 0.医疗服务的竞争力与价值实现Shawn.pdf
- 000主流网络摄像机(IPC)芯片方案.pdf
- 005应用ANSYSWORKBENCH完成翼型叶片的设计及优化.pdf
- 006大功率内燃机机车车体结构改进及减重计算分析.pdf
- 009SmartFusionDesignToolsWP(利用溷合信号FPGA和新型软件工具轻易进行设计).pdf
- 010316企业产品最优品种数量确定及其生产方式的历史考察.pdf
- 013高压交流输电线路潜供电流仿真分析安徽省电设院.doc
- 022X80钢管道穿越地震断层应变响应分析.pdf
文档评论(0)